2007年12月24日星期一

聖誕越成功 越難放大假

  過節在實務上的作用是叫大家一起放下工作。在現今商業社會中,為了放下工作而要付上的代價非常可觀。當每分每秒都會出現賺錢機會時,休息便成為了奢侈品。

放假有成本 設法減成本

  都市人熱愛名牌,原因是這類物品可以在上班時使用。相比其他消費行為如讀書、看電影或外遊就非常昂貴了。這些行為涉及的開支可能微不足道。但他們需要大家離開公司,忘記生意。對很多香港人來說犧牲實在過高。


  與其親身飛去維也納欣賞現場歌劇,不如買隻名牌手錶上班較為划算。聖誕節能夠有效地令大家選擇休息,它必須成功地抹掉大部分商機,來減低老闆放下生意的代價。


  為了達至這個目的,聖誕節的魅力,不可以只是針對信眾慶祝耶穌誕生,拯救世人。它務必伸展市場佔有率來勾起其他人士的注意。


  產品多元化往往是一個品牌用以增加目標顧客的慣常招式,聖誕節亦不例外。還有,當目標顧客品味上的差距愈大時,產品綫的分別愈明顯。從這個生意角度看若我們假設聖誕節的演變是為了喚醒不同「異見人士」的注意,我們便立刻理解到為何聖誕節會推出兩位一百八十度截然不同的主打角色聖嬰和聖誕老人。


  除了「聖」字當頭外,兩位人物的廣告號召力都非常有別。聖嬰剛剛出世,充滿生命力和使命感。聖誕老人則老到隨時歸西,見得一年得一年令人感到「不知何日君再再來」,極度需要珍惜每年聖誕。兩人身處的地方,都帶有異國風情的味道。


  耶穌在赤道綫上行走,而聖誕老人在北極綫上滑雪。聖嬰出世時當然會不停哭過wawawa!而聖誕老人則笑着跟你說hohoho!聖嬰剛臨世上便收到從東方特快速遞過來的禮物。而聖誕老人則每年忙着速遞禮物給你。耶穌的形象何時何刻都可以在教堂尋找得到。但聖誕老人則必須在每年十二月打後在百貨公司前或購物商場內才可碰見。


  其實聖誕老人的形象,是由可口可樂廠在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情況下設計出來的。

本意助放假 反害零售加班


  聖誕老人身穿的紅色大褸是用來配合可口可樂的紅色標記,聖誕老人的號召力是強調送禮,刺激消費。


  本來聖嬰與聖誕老人可以聯手大包圍,叫眾人暫時忘記工作,享受一下賺錢以外的生活,但因為聖誕老人強調以消費代替工作,結果反而增加了零售業人士放下工作的代價。過節的意義給這位老人家弄翻了。

2007年12月18日星期二

人生如投資難測 何必自殺

  不管我們認為黃葵香的自盡是可悲抑或愚蠢,畢竟這是他個人的選擇,決定放棄自己整段(未確定)的前程,來換取那一刻得以放下重擔的機會。

  僅僅18歲,黃與智障母親同住,照顧12歲的妹妹,因搬家欠下一筆卡數,還被社署追討2萬元綜援金在個人爭取最大利益這個基礎假設下,自殺固然是可供黃考慮的其中一項選擇。但人類做出任何選擇都必然需要付上代價,每人未到最後一刻都不能完全確定自己一生活得幾精采。在決定繼續呼吸下一口氣時,我們的希望只可寄託於對生命前景的預期上。用生命作代價來解決煩惱,黃必然在那一刻覺得他將來一生的價值低過他當其時所面對的苦況,從這角度看,長遠的預期便成為關鍵因素,各位讀者,如果你的朋友在困境中感覺生命無望時,你大可把以下經濟學分析轉告他們。

◆股神也不能預測 一年後恒指◆

  任何長遠預期(longterm expectation)都是不可靠的,在恒生指數期貨或其他外幣期貨市場買賣,來來去去成交量都是集中於將來1至3個月的期貨,香港任何一位股神的法力都不足以預計一年後恒指的水平,沒有正常人會依賴預期美國將來30年每年年均息口來作為投資美國長期債券的理據。

  偉大的劍橋經濟學家凱因斯在他的著作《通論》中對長遠預期有非常生動的分析,任何投資者都是基於自己察覺得到的有限信息來作決定,亦即是說,人類往往都必須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作決定,企業家的冒險精神得到公認,是基於他們在未能確定自己的企業能否在將來5年,10年繼續生存的情況下,貿然拿出膽識來去創業。

◆遇困境要忍 候新信息改變◆

  世上只會有兩種人不受到有限信息的局限影響,其一是得道高僧,生命裏的所謂不確定元素,對他們來說,只是過眼雲煙,毫不重要。其二是一些無知的人,這些人無知是因為他們自以為無所不知,過分自信。

  凱因斯提出一項假設,普通凡人在未能掌握將來事態發展的情況下作決定時,會試圖假設現況,不斷繼續,直至新信息出現,令我們有理由相信事情會改變為止。這樣,股民只須放眼現時股價的走勢,而不用愁着去揣測10年後的股價而晚晚失眠。

  我們感到身臨困境時,是因為我們假設現況會無止境地繼續下去。但凱因斯的分析,教我們盡量耐心等待。當新信息來臨時,自然會有理由令我們改變想法。

2007年12月10日星期一

拍賣代配額 市場決定豬價

  上周全港百多名活豬買手當中,有30名因五豐行選用「價高者得」的拍賣方式出售豬隻決定罷買。各大報章紛紛拋出一些不倫不類的經濟分析,這些所謂分析實在跟我的中文水準不相伯仲。
  有些說五豐行的新安排是令到市場混亂,市民捱貴豬的原因亦有人暗示新做法會助長超市壟斷豬肉零售市場,更有一些偉大的道論,說明穩定價格是大機構的社會責任。

加劇競爭 豬肉價高者得

  事發至今,這30名罷買的買手,聲稱在新遊戲規則下,一些代表超市的買手,因財雄勢大,「以本傷人」炒高豬價,令豬價失控,直接影響民生。因此,他們覺得必須付起「社會責任」,為民請命,杯葛五豐行。經濟分析的邏輯裏,從來沒有出現這樣感人的場面。我們的行為都是因私利而起。在以往的活豬配額制下若豬隻供應量因一些突發事件下降時,出價較低的買手仍可獲分配某數量的豬隻,不至空手而回。但在「價高者得」的安排下,買手與買手之間的競爭會迫使他們提高出價。若整個批發價的上升幅度可以全數加在零售價上,買手本身的收入只會因豬隻數量下降而被影響。


  但消費者還有冰鮮豬肉的選擇;所以,新鮮豬肉的零售價難以跟批發價完全掛鈎。若因為零售需求上升而引至批發價上調,活豬買手的收入必定增加。但若因為批發價上升令零售價格調整的話,買手的成本會增加,收入會下降。這是新拍賣安排使到買手不滿的原因。不滿還不滿,雖然業界呼籲買手在競投時出價要克制,但拍賣價依然上升,市場競爭畢竟仍然是控制大局的話事人。原本的配額制度針對的情況,是短期的供港豬隻數量變化,但現時的情況是內地通脹加劇了整個基本食品市場的競爭。五豐行與農業專區跟本地的買手一樣,需要在內地競投豬隻,在加劇了競爭的環境下,他們亦必須提高出價。

批發價反映需求 成本降

  但作甚麼幅度提升呢?這些活豬入口商與本地買手出價時,最重要的分別,在於本地買手對零售市場的需求,有較直接的一手資料。而入口商對零售市場得知的信息,只可從買手的出價反映出來。


  在之前的配額制下,若買手調低出價來隱藏有關肉檔需求的信息,他的損失有限。在新的「價高者得」方式下,他可能一無所有,新的競投安排使批發價更清楚地反映本地需求,這樣入口商在內地競投活豬時,為了決定出價而面對的信息費用便得以下降。

2007年12月5日星期三

內人民幣拒升 付通脹代價

  香港正有持續通脹的趨勢。相信大家都已經明白到美元下跌和內地通脹是主要原因,但美元下跌亦是內地通脹急升的導火綫之一。

豬肉難囤積 漲價非炒賣


  豬肉這類基本食品,價格可以連續幾個月以每月6%的速度上升,很難用消費者近月變得瘋狂愛吃豬肉這種理由來解釋。再加上,豬隻與黃金和源油這類貨品的主要分別,前者不能像後者般長期儲存。因此,豬肉格價的急升不會是由投機炒賣所導致。

  若佛利民還在世,他必認為這是貨幣供應上升帶來的後果。通貨膨脹,是指貨幣流通量膨脹,引至普遍物價上升的意思。而所謂物價,只不過是物品與貨幣的兌換率而已。任何物品的供應增加,其市價將會下降,貨幣亦不例外。當貨幣供應增加,每單位貨幣可兌換得來的物品數量亦會減少,這是等同貨幣的購買力下降,或物價上升。

  內地通脹導致食品價格急升,差不多跟美國次按危機同期發生,市場已經把次按問題看作美國經濟不景氣
的先兆。國際市場對美國境內金融資產的需求亦隨之下滑,美元下跌便成為大眾的預期。石油價格近來的上下波幅,是因為投資者不單要考慮石油的供求因素還須加上預期美元的滙價來決定以美元作計算單位的油價水平。在這情況下,市場對油價難以達成一致意見,油價波動便在所難免。

  中國從出口美國所賺來的美元外滙,它本身不會引致內地通脹。美元在中國不是法定貨幣,市民不會使用美元作買賣。因此,中國賺到的美元不會令到物價上漲。這些美元的用途,某部分是回流美國境內作金融投資。但次按問題出現後,美元資產的吸引力開始降低。況且,人民幣不斷受到外界要求它升值的壓力。趁人民幣還未大幅升值,這些美元便開始被兌換到人民幣去。

對美貿易順差 亦影響通脹

 假設中國已經成立自由外滙市場,人民幣便會立時升值,而人民幣的流通量不會因此而有改變。但在現時的安排下,中銀必須參與這些兌換買賣方能把人民幣的滙價鎖定在一個水平上。

  當中銀買入這些美元外滙時,它便同時把一筆人民幣流放出社會。存放在中銀金庫裏頭的人民幣鈔票並非流通貨幣。但從中銀流出來的鈔票就變成流通貨幣,直接影響物價。在美元貶值的陰影下,而中國對美國還存在龐大貿易順差時,中國為了維持人民幣對美元的滙價,它便需要付上通脹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