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4日星期二

市場價值定勝負 北九裁決合理

當北九龍裁判法院活化計劃敲定後,Lisa姐直呼粵劇會死,坦言︰「我真係好想喊。」在這場爭奪戰中,汪明荃可被稱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烈士。

  相比,觀乎新高中課程改革,把現時高級程度經濟科灌輸給中六生的一點兒實事求是科學性探討精神完全抹掉,卻找不到一位像Lisa姐的烈士跑出來大聲疾呼。眼看自己學好的基本功在3、4年後將失傳,我亦想喊。

◆即使全民決定 八和亦未可勝◆

當然,自己單方面的見解又怎可以強加於其他人身上呢?對於北九法院,你爭我奪,最後有勝有負,實屬平常。若計劃公開由市民決定,八和會館亦必然落敗。粵劇並非香港本地特色文化,要鑽研粵劇藝術,學生大可到廣州的各大藝術學院攻讀。

  況且廣州粵劇還要跟上海越劇和北京京劇競爭,大大限制本地粵劇在戲曲文化上的價值。美國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SCAD)以數碼媒體教育為主,不僅沒跟本地大學課程重疊,亦未受到內地大學的競爭威脅。

  相反,香港本地各所大學則將會大難臨頭。假若政府以社會價值來批出計劃,量度社會價值,便立時成為棘手問題。從商業價值出發可能會被認為是一種勢利眼的做法。但市價畢竟反映大眾市民願意付出之價。這樣,市場價值便可被看作為有效渠道來傳遞有關價值觀的信息。預期八和會館與SCAD分別在將來賺取的收入水平,必然是政府依賴的指標。

◆藝院被迫拓海外 印度勝荷里活?◆

據稱,SCAD將斥資一億五千萬來改建場地,這亦表明SCAD預期收入高於這個數字。八和會館不論怎麼樣加碼,效果亦不會相同。Lisa姐以為「如果有財有勢就得,早知我們都去籌錢啦。」從經濟分析的角度看,這話實是說不通。不論八和會館投資多少,它都是從供應那方面着手,難以反映需求。我們只可以在一些剛剛過時的主流學術討論中,找到「供應帶來需求」這個謬論。在現實世界中,永遠是需求帶動供應,SCAD投資巨額,純粹是預期中的需求驅使它這樣做。因此,八和會館的投資不能與商業機構的投資相比。

話雖如此,SCAD在美國以外投資,這個行為本身已反映它在美國境內的生意大概出現問題。例如不停加入電腦動畫的荷里活片種可能已經達致飽和,觀眾對虛擬現實已失興趣。又或者Hollywood已不及Bollywood(印度孟買電影工業基地的別名),觀眾目光已經轉移到40、50人一起跳的辣身舞上,數碼特技在電影上的應用可能已在走下坡。

2009年2月17日星期二

經濟結構變 亞視萎縮難免

亞洲電視和無綫電視上周四各自宣布裁員,但焦點報道都只是集中於亞視。張永霖解釋亞視虧損多年,危在旦夕。裁員是迫不得已話題跟着轉到企業良心和社會責任這個問題上。在這些討論中,金融海嘯似乎完全掩蓋了其他有關的結構性改變。

  傳統的電視廣播,正跟百貨公司和旅行社一樣,因為社會上信息費用不斷下降而面臨萎縮的危機。百貨公司的功能是作為中間人,把外國貨帶進來賣給本地顧客。但中間人這類角色很難長遠地持續下去。因為當百貨公司買手不停向外國生產商或供應商入貨時,這個行為本身已經將一項重要信息轉遞給後者,他們的貨品必然在本地有一定的銷路。

  不單指百貨公司、代理的角色亦如是。在所有生意投資決定中,市場需求是最關鍵的因素。而本地中間人或代理商沒有可能永遠把這項信息隱藏起來。本地市場對某類的需求程度遲早通天,外國供應商自然會跨國取代中間人的角色,這是經濟全球化在所難免的後果。

◆港人寧多交台費 避看廣告◆

  旅行社的命運亦大致一樣,愈來愈多國家旅遊免簽證,機票和酒店住宿亦可以經航空公司在網上處理。在這些服務上,航空公司已自行從旅行社手上搶去一定的生意而不同國家亦為了爭取旅遊外滙和收入,印發大量多國語言的旅遊小冊子和地圖。在金融海嘯下,國與國之間在旅遊業的競爭只會加劇,後果必定是提供更多的資訊服務來方便遊客。旅行社能夠作出的貢獻因而會被進一步削弱。因此旅行社受到的威脅不會是短期問題,行內人士必定比我更清楚了解事態的嚴重性。

  上周有康泰旅行社領隊及導遊請願,爭取把小費納入工資及休息日差額補償。從經濟分析這個角度看,領隊和導遊的要求其實反映到他們預期裁員將至。立法把小費納入工資是為着增加他們被裁時所得到的賠償。

  傳統電視廣播亦受到互動電視帶來結構性的威脅,傳統電視有既定的節目播放時間表,二三十年前,香港人主力生產業,因而有固定工作時間。當時,他們亦會有較多時間固定在家中,這是傳統電視的黃金時代。

  今日難再在金融業和零售業主導下,香港人難有共同的固定時間留在家中。而互動電視再不受節目時間表的限制。再者,時間愈寶貴愈多香港人願意繳交較高台費來節省花在廣告上的時間。蔡衍明入股亞視,似乎政治目的比金錢回報更有關。

2009年2月10日星期二

求職不遂嫁人去 大學助品質監控

聽聞韓國大學校園最近掀起了一股「結婚熱潮」。據說,韓國多了女大學生主動跑到婚姻介紹所報名。以前通常的做法,是由母親帶同大學四年級的女兒到介紹所入會,但最近是大學二三年級的女生自己跑到介紹所報名。

◆知識增選擇 大學生要多學溝通◆

當地報章社論批評,「花了昂貴的學費後,找不到工作而要結婚,這是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這個「浪費」的意思是指不用在大學接受教育也不會影響日後嫁老公。故此,大學教育對社會運作的貢獻便等如零。

  但若男士要求自己的太太不單有「得睇」,還需要她有「德體」的話,那麼大學仍然可以被視為一所品質控制中心,確保從那裏出品的太太們智商起碼不會低過雙位數字。經濟學帶給我的學術訓練無法就這班女孩子的決定作價值觀的評語。但她們的行為則反映出一個簡單道理:知識增加個人的選擇,這班女大學生可以選擇在勞工市場找機會,亦可選擇到婚姻介紹所找機會,選擇總比一個鄉村姑娘為多。選擇愈少,在金融海嘯的陰影下,受到的打擊愈大。

在新年後,廣州開始舉辦多場招聘會。在首場中,人力資源調查顯示有近七成農民工願意降薪。這班農民工學歷較低,行業的選擇便收窄了。轉行的機會少了,便被迫困在原來的工業裏互相競爭,加劇薪金下滑的壓力。

在香港,大學生的就業情況似有傾向接近廣州農民工的遭遇。大學生彷彿故意地提早把自己的學識專業化,選擇削弱自己對社會其他方面運作的理解。今天,大學生的語文技巧和溝通障礙都成為香港各大院校的頭痛問題。學生對社會時事新聞的認識更慘不忍睹,這是過早專業化的後果。

◆金融海嘯下 專業不管用◆

「專業」帶給我們一點超越感,令到我們開始以為毋須向普通人交代或解釋。可是,當華爾街的品牌被濫用後,金融結構性產品或其他莫名其妙的衍生工具全數消失後,主修金融會計,國際投資或風險管理的大學生便會跟廣州農民工一樣被困起來。

在經濟不景下,零售是最迫切的問題。在先前講及的廣州招聘會中,銷售貿易佔進場招聘的企業大部分,生產商需要大量人手找生意,取回所需資金來推動下一回生產,當銀行手緊,無從批出貸款時,銷售帶來的資金尤其重要。要銷售技巧倚賴溝通和理解對方合作夥伴的要求,大學裏所謂的專業課程通通管不來。

2009年2月3日星期二

逆境多閒人 更容易「造人」?

佳能(Canon)在東京的總公司安排每星期兩天一到下午5時半,便把辦公大樓的燈光和暖氣關掉。據稱,這項措施是為着響應政府提高國民出生率的號召,強迫員工準時下班,回家「努力造人」。

  報章談及這個「造人」計劃的可行性時,則指出在「金融風暴」下很多兼職員工被裁減,(全)職員工(的)工作量大增,普通公司根本難以效法佳能讓員工準時放工。這意味着所謂造人計劃只是掩飾,因為那些被裁的員工實際上已經擁有剩餘時間,在家中可日夜全職造人。

◆收入愈低 愈願意生仔◆

  經濟分析有個較直截了當的解釋,在經濟不景下,跑出街找生意的員工對公司較有價值,相對地,留守在寫字樓的行政人員給予公司的貢獻則變得較低。

  在裁員潮下,後者受到的威脅亦變得高了。自然地,在寫字樓上班的行政人員會加劇互相之間的競爭,免去被裁的厄運,不停加班是常見一招,藉着增加工作量來顯示自己對公司的重要性。但工作量較難量度,留在公司的時間則顯而易見。公司從這些競爭行為中獲取不到邊際利潤,但被迫付上無謂的電費和冷暖氣費用。

  造人計劃只是借題發揮而已,背後實質上是為了節省成本。況且,造人計劃是多餘的,因為當我們把全球不同國家的收入和出生率作比較時,便會即時察覺到收入愈低,出生率會愈高。

◆迪士尼覬覦上海 因出生率高◆

  在香港60年代,一位母親平均誕下4.5個嬰兒。到上年,一位母親平均只誕下一名嬰兒。在過去半個世紀,女性就業機會倍升。而在金融和理財的事務上,能者更加沒有男女之分。女性不單奪去很多男性就業機會,亦同時令到女性花時間於生育和照顧小孩的事情上,要付上更高的代價。

  簡單的需求定律指出,代價上升,女性對兒女的需求量亦會下降。同一理由,當收入下降時,我們便會多花時間於工作以外的事務上。

  今年香港馬拉松的參賽人數,比去年多5,000人。這亦是香港經濟受到負面影響的後果。迪士尼在上海建新樂園,也是看準中國內地的工人平均收入仍然偏低,確保在未來10年或20年間,中國會造出足夠的小孩人口作為目標顧客。

  在印度亦有類似的生意發展,據聞,印度電視台將會推出不少像《芝麻街》這樣的英語教育電視節目。若出生率會因收入下降而上升的話,嬰兒和小孩用品的生意會大有可能逆市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