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8日星期二

美鈔濫發 不能再保值

二次大戰結束後,美國的貿易赤字每年不停出現。若我們只從國際貿易單方面看,出現貿易赤字的國家必定是大贏家。

  貿易赤字是指入口總值大於出口總值,代表着這些國家不須動用大量勞力從事生產出口貨品業務,便能夠與其他國家交換價值比出口貨品更高的入口貨。即是說,美國只須出產價值一元的貨物,便可與其他國家交換價值超過一元的入口貨。以物質享受作為評值準則,這無疑是大家夢寐以求的美麗人生。

◆美貿赤成「贏家」 盡情消費◆

  情況跟香港有點相似。香港從來不重視農業發展,香港的大學是全球極少數沒有提供農業發展經濟這門學科的大學。差不多所有主要食物都是從中國入口。但香港缺乏其他製造業,香港根本沒有能力與中國維持貿易平衡。香港只能拿出港幣來購買入口食物。在聯繫滙率下,這等同以美元換來入口貨。可是香港自己沒有發行美元的能力。故此,香港必須從它的服務行業努力賺取美元收入,方可應付入口的開支。

  而美國則不同。其中央銀行只須開動印刷機,便能印發所需美元鈔票。在50年代,這些大量的新發行鈔票成為美國境外其他國家使用的國際貨幣。社會對於某種貨幣作為交易工具這項需求,源於在現實中,不同買賣往往在不同時間發生。故此,在任何時刻,社會上各界人士必定手持一筆現金以備所需。但這種行為是基於某些共識︰預期大家會繼續接受這個貨幣為交易工具,和預期該貨幣的購買力將能保持不變。後者實際上假設該貨幣在可見的未來已成為具保值能力的資產。

◆黃金儲備不足 滙率難穩◆

說到保值,黃金的地位一向未改,在50、60年代,各國央行都會以黃金儲備來擔保其發行貨幣的保值能力。在60年代,美國提出一個新方案,來加強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認受性,美國許下諾言,把美元發行量與其黃金儲備掛鈎,令所有人以為手持美鈔跟手持黃金沒有分別。然後讓美元跟其他主要國家貨幣成立固定滙率。那麼,手持美元跟手持其他外幣便沒有分別。況且,固定滙率機制排除了滙率風險,有助國際貿易發展。這成為60年代有名的Bretton Woods System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

  但美國政府沒信用,美國貿易赤字不斷增加,令全世界看穿美國每年不斷發行新鈔票流出境外,但又不見得它的黃金儲備年年上升。美元的保值能力被看淡了。在1971年,國際決定返回浮動滙率機制上。可見美元的地位,並非首次因貿易赤字而受到動搖。下文將續談金融海嘯後對美元造成何種衝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