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0日星期二

求職不遂嫁人去 大學助品質監控

聽聞韓國大學校園最近掀起了一股「結婚熱潮」。據說,韓國多了女大學生主動跑到婚姻介紹所報名。以前通常的做法,是由母親帶同大學四年級的女兒到介紹所入會,但最近是大學二三年級的女生自己跑到介紹所報名。

◆知識增選擇 大學生要多學溝通◆

當地報章社論批評,「花了昂貴的學費後,找不到工作而要結婚,這是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這個「浪費」的意思是指不用在大學接受教育也不會影響日後嫁老公。故此,大學教育對社會運作的貢獻便等如零。

  但若男士要求自己的太太不單有「得睇」,還需要她有「德體」的話,那麼大學仍然可以被視為一所品質控制中心,確保從那裏出品的太太們智商起碼不會低過雙位數字。經濟學帶給我的學術訓練無法就這班女孩子的決定作價值觀的評語。但她們的行為則反映出一個簡單道理:知識增加個人的選擇,這班女大學生可以選擇在勞工市場找機會,亦可選擇到婚姻介紹所找機會,選擇總比一個鄉村姑娘為多。選擇愈少,在金融海嘯的陰影下,受到的打擊愈大。

在新年後,廣州開始舉辦多場招聘會。在首場中,人力資源調查顯示有近七成農民工願意降薪。這班農民工學歷較低,行業的選擇便收窄了。轉行的機會少了,便被迫困在原來的工業裏互相競爭,加劇薪金下滑的壓力。

在香港,大學生的就業情況似有傾向接近廣州農民工的遭遇。大學生彷彿故意地提早把自己的學識專業化,選擇削弱自己對社會其他方面運作的理解。今天,大學生的語文技巧和溝通障礙都成為香港各大院校的頭痛問題。學生對社會時事新聞的認識更慘不忍睹,這是過早專業化的後果。

◆金融海嘯下 專業不管用◆

「專業」帶給我們一點超越感,令到我們開始以為毋須向普通人交代或解釋。可是,當華爾街的品牌被濫用後,金融結構性產品或其他莫名其妙的衍生工具全數消失後,主修金融會計,國際投資或風險管理的大學生便會跟廣州農民工一樣被困起來。

在經濟不景下,零售是最迫切的問題。在先前講及的廣州招聘會中,銷售貿易佔進場招聘的企業大部分,生產商需要大量人手找生意,取回所需資金來推動下一回生產,當銀行手緊,無從批出貸款時,銷售帶來的資金尤其重要。要銷售技巧倚賴溝通和理解對方合作夥伴的要求,大學裏所謂的專業課程通通管不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