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2日星期二

長遠價值難衡量 高鐵推銷難

在高鐵撥款議案中出現的意見分歧,都不斷把669億元撥款和遷拆菜園村這兩個問題混淆一起。而報章往往把討論轉移到80後的所謂激進行為上,實在令人費解。今天讓我把事情拆成兩方面討論︰集資問題、和資源使用的改變。至於「一地兩檢」上,只要中國政府願意授權持香港身份證的人士在港執行出入境手續,問題便自動得到解決。

何不發債集資 或私人參建

有一位90後的中三學生提出政府應把公帑花在刺激新界發展上,這是一項清晰和具建設性的意見。但另一位80後理大學生的批評則缺乏見解,他問及「為何要花大筆公帑去幫助有錢人?」只要杜絕中飽私囊的出現,在今天經濟不明朗的情況下,政府開支可以改善本地工人就業,增加窮人收入。既然公帑源於納稅人的荷包,有市民不願把公帑用在興建高鐵亦不足為奇。那麼政府大可以考慮發債集資,由那些相信高鐵有利可圖的投資者分擔建造費用,又或者港府可作中間人,要請私人承辦商參與計劃,把高鐵轉為私人投資項目,到時,建造費用還有可能大大低於669億元。棘手的問題在於權衡資源(土地)使用的價值和代價。支持興建高鐵的人士都呼籲大家放眼香港長遠利益,這談何容易。

計高鐵長遠貢獻 談何容易

大家可能都會經歷過在商場尋找洗手間的遭遇,這些洗手間免費供人使用,不會替商場賺取盈利,但又需要打理,試問這些洗手間的建造對商場整體生意的貢獻有幾高呢?世上沒有一位經濟學家能夠解答這個問題,商場管理答不出。這樣看,港府又怎能估計高鐵對香港長遠利益會作甚麼程度的貢獻。所以,當鄭汝樺聲稱高鐵將來會替香港每日帶來500萬元經濟利益,市民只會把這數據作科幻小說處理,但保留菜園村帶來的價值亦一樣模糊。

80後五區苦行跟元旦遊行發生的騷亂手法上雖有明顯分別,但表達的信息卻不大明顯。據報導,五區苦行「激發青年人的不滿」,代表年輕人「保護田園生活,保育舊區」的承擔,代表他們「對鄰舍、環境、大自然以及整個香港社會的關懷」。我沒有懷疑這班「苦行者」的動機,「行動背後只因熱愛香港,叫人感動」,我亦同意。但他們的行為不能被用來量度遷拆菜園村所帶出的代價。宏觀來說,他們反映的信息比起鄭汝樺的每日500萬還要差。因此老練的議員絕不會把年輕人的關懷帶到立法會上討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