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繼鯨魚後,又把地球上的吞拿魚差不多吃光了。壽司店更有可能要以鹿肉代替魚生,聽落當然有點兒誇張。但事情正緊緊地挑戰一些基本經濟分析在推斷上的準確性,在正常的分析下,需求增加故然會導致物價上漲,但同一時間亦會刺激生產。即是說,價格與產量應該向同一方向改變,但發生在吞拿魚的事實,則是價格上漲而產量不斷下降,供應出現所謂恐慌。
但回顧中國人吃雞鴨鵝、豬牛羊,大大話話都有四千年以上,為何這些禽畜仍沒有絕種的迹象,禽畜是農戶的私有財產,而私產是指一件物品的使用權、轉賣權,和用以賺取收入的權利,已被清楚地界定。農戶自己擁有宰殺其禽畜的權利,有權將其禽畜轉賣來賺取收入。但為了保障這些權利而要付出的代價,在一些情況下是非常可觀。雞鴨鵝、豬牛羊,牠們共通之處,是不需要給牠們一大塊土地四處奔跑。因此,農戶可以把牠們困在一起飼養,成立農場。而農場則成為一種有效地保障私產的建設,鯨魚和吞拿魚不能成為畜牧對象,主要原因是牠們需要一大片海洋,到處游泳。
鯨魚可以一次過潛入海底幾英哩深,然後一小時後才需要回到水面呼吸。人類現時的科技未能建造一個幾哩深的大籠把鯨魚困起來。再者,鯨魚與吞拿魚都會因應海水溫度而四處遷移,毋須簽證,從一個國家游去另一個國家。如果吞拿魚能成為某些漁民的私產,他們必定會等待到魚長得肥肥白白之後才捕上來。假若需求增加而價錢隨之上升,漁民更加會珍惜每條吞魚魚的價值。
基本上,價格上漲的作用,是削減現時的需求量令到吞拿魚的「活存貨」有多些機會得以補充,去滿足將來的需求。但因為吞拿魚和鯨魚喜歡環遊世界,制度上便無法促使某個國家的漁民願意耐心等待這些魚長大後才捕獵。當捕獵的權利沒有清楚界定時,「等待」帶來的回報可能變成零。你今天放生到一條魚。明天可能已被其他人獵走。結果,漁民在捕獵權利沒有任何保障的情況下便把大大小小的吞拿魚一起捉上來。
將來的供量只會不斷下降。在產權沒有明確界定的情況下,在競爭沒有受到任何限制的情況下,後果只會是兩敗俱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