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文書屋老闆羅志華先生最後葬身書山,即時令我想起一班五、六十年代死於槍火下的Magnum戰地攝影師,最出名的一位莫過於Robert Capa卡帕。他有一句名言差不多在我拍攝的每一幅照片中都必然浮現出來。
古今多少英雄皆是「癡」
他說,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多,原因是你離火炮不夠近。卡帕在五十年代居住法國。大戰都已經平熄十年有多,但是他仍然忍不住要回到戰場上,從地獄中拍下人性湧現的一刻,把這決定性的一刻留下來直至永遠。結果卡帕在1954年越戰中死去。
羅志華毫無疑問是一位「書癡」。梵高何嘗不是一個「畫癡」?莫札特臨終前生活並不光彩,既貧窮又帶病。這些噩運絕對無法阻他不停創作一生寫下二十六首鋼琴協奏曲。到今天為止他仍是世界冠軍。有能力在英雄榜留下名來的仁兄,位位都是「癡」。但與此同時,這些真英雄的「癡」行為,其實亦正在威脅經濟學裏所謂回報遞減定律這個基本假設。
簡單來說,當我們不停地把勞動放在同一生產事務上,初時回必定上升。但是,上升的速度會愈來愈慢,而且,最終地回報不單會停止上升,還會有下降的趨勢。大家熟悉的孔雀石綠事件便是一項清楚例子。在一個面積固定的魚塘裏不論環境怎樣獲得改善,養魚的數目都會達至一個上限。原因是養魚需要不停在水中穿插,讓水流經過魚鰓來呼吸。魚的數目愈多,互相擦傷對方的機會愈高。發在傷口的細菌孳生最終會殺害整塘養魚,令農民得不償失。孔雀石綠就是針對細菌的化學品。它被廣泛使用便是反映魚量生產難以進一步上升的最佳證據。但從書癡羅志華接手青文書屋這18年來熱衷推廣文化視野的行為看,對他個人來說似乎沒有半點回報下降的迹象。定律在他身上失效,可以說是身為書癡的應有特權。
不斷付出 獲非金錢回報
癡即是迷,迷往往令你變成專家,專家的眼光比一般人銳利能夠把微細事件有系統地分辨出來。故此,一些我們以為是不斷重複的單調事情在一位癡的眼中會是日日新鮮的挑戰。既然並非不停重複同一事情,回報遞減定律當然不中同。況且,回報有金錢收入和非金錢收入之分。
大家試想,父母都會把努力賺來的金錢花在改善子女生活的事項上,子女成才帶給父母的回報必定高於這些金錢的價值。羅志華只不過有幸地可以從他的事業直接賺回他嚮往的非金錢收入。
2 則留言:
子女(不論成才否)帶給父母的非金錢回報豈可和其他非金錢回報馬虎等同?
(即使講Neuroeconomics都係o甘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