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在預算案中建議即時把每包20枝煙加稅50%,即8元。政府料完稅香煙售量會減約17%,或約六分一。每包煙加稅五成,假設銷量下降六分一,那麼煙草稅收入便會有27%的升幅。因此,政府估計煙草稅收入將由今年的30億元增至下年度的38億元,關鍵在於政府從哪裏找出預期香煙銷量下降六分一這個數據。
由曾俊華口中,我們聽到有一項不知甚麼的調查顯示,煙價每增加10%,便會有6.3%年輕人放棄吸煙,但我們不知道這班年輕人只作暫時戒煙或是真的永久放棄吸煙。
◆錯解調查 加價只影響青年◆
明明調查指出香煙加價一成只會令到6.3%的年輕人戒煙,政府內部似乎看漏眼,以為6.3%的廣泛煙民會因而放棄吸煙。
若8元的加稅全數轉嫁給煙民,一包原售29元的香煙便會漲價27%。以簡單比例計算,若政府讀錯調查結果而以為10%香煙加價帶來6.3%的廣泛煙民戒煙,那麼香煙加價8元(即27%)便自動會導致17%約六分一的煙民戒煙。自以為順理成章地,政府便預期香煙銷量會減少六分一。
但曾俊華本人對這調查卻十分懷疑,他坦言「若是真的話,這措施成效可達5倍!」可是,他自己又搞錯調查結果。煙草稅加50%只會令到煙價加27%而已。
因此,若調查結果的推測真能發揮效用的話,新措施的成效可達2.7倍,絕非他所言的5倍。政府在處理數字的技巧上還須努力學習,以免在日後的發布上作出這麼觸目驚心的矛盾。
總言之,加稅就只不過是加稅,當中理由可能非常複雜,但政府公開的理由十成九都不會是它們心目中的理由,因而它們不會費神去了解這些非理由的公開理由,上文不接下理亦容易產生。
◆總代價不變 戒煙行為不改◆
從個人自私這個假設出發,吸煙人士人會考慮的因素何止煙草售價,吸煙對身體將來引致的災害亦是有關代價之一。
經濟分析的假設非常簡單,甚至可以稱得上無稽,最重要是推測準確無誤。最簡單的解釋是生命的價值取決於它的商業價值,亦即是活着工作所帶來的金錢收入。吸煙會縮減生命,經濟學人會視之為縮減賺錢的機會。這項金錢上的犧牲被經濟分析指明為因選擇吸煙而需要付上的代價,代價愈低,需求量則愈大。
在經濟不景的期間,收入下降,代表着生命的商業價值下降,吸煙須付上的代價亦同時下降。在這段期間,香煙加價,只要總代價沒有明顯上升,吸煙行為不會作大改變。
7 則留言:
Dr Chan 你好,我係你教補習第一年的學生,真可惜當時只夠時間上你的宏觀經濟課堂呢。
自己是青少年,亦認識不少年青煙民朋友。每次他們想點起香煙,我這個健康主義者都會好言相勸叫他們戒煙,但沒有一次成功。
就算政府增加煙草稅,要求他們戒煙是比一般成年人困難的。他們有源自父母的零用錢,而且他們沒有養家的煩惱,因此金錢對他們基本不成問題。因此即使煙價大幅上升,他們都會依然故我,連食少一包煙的意欲都沒有,真誇張。
而且對他們來說,戒煙的付出比收獲大得多。戒煙,要忍受煙癮的不適,更要有巨大的恆心;戒了煙,身體應該比之前強壯,但他們感受不到這個分別。在他們仔細衡量過戒煙的"利弊"後,他們大多都會繼續食煙。可能青少年都比較短視吧。
其實食煙會上癮這一點﹐已經把食煙變為非理性行為﹐所以經濟學的理性人假定已經失效。若果單憑功用計算可以識人可以理性戒煙﹐當年鄧小平就最應該戒喇。全中國有什麼人的性命貴過鄧小平條命﹖
假設政府目的為了市民健康的話,它的政策還是有效.試想若收入對吸煙次數的反比關係是對,政府試行將煙價提升,目的是盡量維持現時的吸煙情況,不讓它惡化下去.
於是要問為什麼現在大蕭條,但吸煙有沒有恐化?而不是去問加稅難令吸煙人數減少.一升一跌可以是正,亦可以是負,天曉得.
不過,總好過政府坐以待斃.
>其實食煙會上癮這一點﹐已經把食煙變為非理性行為
assumption need not to be true
阿Joe:
你好,我是你的學生(屯門區補習)。這近兩年來跟你學econ,對個人的思考深度等各方面都有不少增進,同時產生了不少的新睇法,希望得到你的意見。然而,這些話題固然不如有關考試的問題般急切,所以希望能夠得到你的email address來問你問題。這一方面不阻礙有需要的同學在上課前發問,又可在你有空的時候才覆我。小弟email:marcochan1990721@gmail.com
希望你會接收我的要求,謝謝。
>其實食煙會上癮這一點﹐已經把食煙變為非理性行為
建議你參考有關 rational addiction 之文獻
據我所知澳洲知名經濟學報 (ER) 近年刊登了好幾篇文章,對煙價 / 年輕人抽煙數據作出研究,美國對該方面的研究應該要更先進吧。希望財爺參考的應該不是普普通通、對象只有一二千人的抽樣調查。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