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7日星期二

規管示範單位 反利炒家投機

有報章把港府以穩定樓市為標題的9招12式與奧巴馬提出的金融業改革方案相比較,認為港府「講多過做」,我相信大家都會同意這個說法。曾俊華就樓花出售的透明度和示範單位的格式所作的建議,作用在於增加買家對物業的認識,結果將會讓炒家更加放心地去投機。

9招12式 沒遏樓價作用

政府推出這些所謂措施純粹針對發展商造市和欺詐意慾,與壓制整體市場預期樓價上升的心理無關。

任何供應必定是由需求帶動。奧巴馬批評金融機構向冒巨大風險的高層管理提供豐厚報酬,漠視生產力和長遠正當生意手法。因此,他覺得有必要為衍生工具的發行引入新監管,保護金融產品的消費者,以免他們在不知情下承擔過量風險。

上述的批評暗藏着一個假設:金融機構具足夠能力繼續欺騙投資者。但轉過來看,只要投資者自己真心認為受騙,這便意味着廣大投資者應該學會在金融海嘯中汲取教訓,不會重蹈覆轍。亦即是說,投資者不會再上當,那麼,美國政府亦毋須進行任何更嚴厲的管制去保障投資者。

但事實上,當大市上升,資產價格每天比之前高,投資者根本不會理會自己是否受騙,又或花時間研究賺取的回報是否跟資產風險掛鈎。沒有投機的意慾,泡沫難成。奧巴馬亦會明白這點。

真正需要被監管是市民的投機心態。但人數眾多,監管耗費過高,金融機構的數量則相對地少得多。控制高風險的資產發行量便等如控制市民的投機程度。情況跟香港政府控制未滿18歲青少年吸煙的處理方法一樣。

青少年吸煙不違法,但報販賣煙給青少年則會被檢控,目的希望從控制供應來壓制需求。只要報販的數目遠比青少年為少,這是一種監管費用較低的處理方法,但同時間政府卻漠視保障報販安全的執行費用,因為一些被報販拒絕的青少年會以爆粗辱罵、淋油以及早前在葵涌發生的連環縱火來反擊。

投資者預期 政府難改變

資產價格反映所有市場參與者的平均見解以及他們整體對短綫的猜測,這些被反映在資產價格上的整體意見會有時正確,有時失誤。叫政府推出措施穩定樓價需要到政府作出行為改變投資者整體的預期,難度極高,大家可以參考內地重男輕女這個泡沫現象。

聯合國有報告指出,中國和印度廣範出現選擇性墮胎和殺嬰,令到兩年來有8,500萬女性人口蒸發。當父母盲目地渴求男嬰,現時亞洲的出生男女比例已達119比100,男性的供應已經過剩,隨時有跌價的危機。當泡沫爆破時,政府會否推出「一妻多夫」的措施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