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5日星期二

地鐵八達通 價高有道理

港鐵加價後,近100個車票組合會出現八達通收費高於單程票價的現象。報章隨即抨擊情況為「畸形」、「混亂」和「搵笨」。

港鐵指計價有別 匪夷所思

港鐵的回應卻令人匪夷所思,大體的意思是,八達通和單程票價的調整必須符合某些局限條件。八達通加價以每毫子作調整單位,而單程票價的調整則以每5毫子為一個單位。所以當一些較便宜的單程票價作調整時,比例上,加幅會很高。為此,港鐵決定只對八達通作小量價格調整,而把一些單程票價維持不變。

單程票的價格調整單位定為5毫子,可以被看作為減少找錢的麻煩,省去安排在每部售票機放置大量一毫子的不便。港鐵的解釋不是完全沒有理,但經濟學可以提一個更普及和簡單的解釋。

在競爭下,任何生產者決定加價,他必然預期自己較其他對手能更有效地帶給現存和潛在顧客一些明顯利益。八達通是一項導致雙贏的工具,乘客可以節省輪候買票的時間,而港鐵可以減低設置和操作獨立售票機的運作成本。這亦可以被看作為一種交易,我幫你節省安排售票的運作成本,你幫我節省時間。八達通票價的高低便視乎哪一方提供較多利益給對方。

金錢換時間 利在乘客莫投訴

若乘客在節省時間上的利益不大,但港鐵可以藉此大大降低運作成本的話,港鐵會樂意調低八達通票價,來爭取更多乘客使用八達通的機會。

但今天發生在香港的情況似乎正在朝着相反方向改變,港府的經濟政策鼓勵內地遊客到港消費。這些遊客會比港人較多購買單程車票,這樣港人使用八達通便能夠避免與遊客爭用售票機,比起以前節省到的輪候時間更多,這個新情況於是給予港鐵更多空間把八達通票價調高。

類似分析亦可以令我們明白西鐵綫「短途貴過長途」的現象,現時和加價後,經西鐵綫往尖東站,票價依然比往紅磡為高。經西鐵綫出紅磡站的乘客,不少會轉乘隧道巴士過海。亦即是說,這些乘客獲取的利益只是局限於方便他們轉乘過海巴士而已。但尖東站不單止方便在尖沙咀區上班的人士,還方便出站乘客在整個尖沙咀區購物。連接尖東站和尖沙咀港鐵站的地下步行街是明顯證據,出尖東站的車票比出紅磡站貴亦變得容易理解。

港鐵和客機的收費跟的士不同,以目的地為準,路程長短次要,「短途貴過長途」絕非畸形現象。來往不同目的地的乘客屬不同顧客,接載乘客往返不同目的地屬不同物品。只不過在較短的路綫上較易出現競爭,壓低價格,這絕不代表路綫的長短決定票價的高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