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賽與籃球比賽在經濟分析中最大的分別,在於前者較注重組織部署,而後者則較重個人技術。
組織部署需要球員之間互相合作,而分工合作程度就視乎落場球員人數的多少。人數不夠,得分便較依賴個人表現。亦即是說,落場人數少,界定每位球員對球隊得分所作出的貢獻便較容易。
因此,在籃球比賽中,我們便能夠讀到有關個別球員表現的統計,例如入球、籃板和助攻等。而在足球比賽中,我們會讀到有關整隊表現的統計數字︰如射門、犯規和控球比率。
籃球着重射手 足球重視部署
大會公布的統計必定是一些觀眾需求的信息,反映比賽過程中的有關元素。如果球員的個人入球技術支配着整個比賽的可觀性,那麼我們便可以推測球例的設定,其目的必然讓觀眾容易地欣賞或評價球員的入球技術。所以,籃球比賽不單止缺乏守門員之類的角色,而且還禁止球員阻擋已被成功射出的籃球,令觀眾一起見證射球手的眼界。
相反,在足球場上,任何球員都有權阻擋或干擾對方的射球。結果,對方前鋒的射球技術未必掌管賽果,自己的後衞防守組織一樣重要,因入球可以是射手技術了得,又或者後衞防守九流。
龍門垂直 射手起腳角度多變
況且,除了手和臂外,足球員可以依賴身體任何其他地方把球送入龍門,這樣射球的技術便多而複雜了。再加上龍門垂直面向球員,射手便可以從多角度起腳。這些變化通通增加替每個入球評級的量度費用。
籃球圈則打平放在籃球板上,望着天空,大大限制了入籃的方法︰扣籃(即是用手把球塞入籃),或者投射。如果我們可以預先知道入籃方式的所有可能性,那麼事先將這些不同方式作比較和評級便會容易起來。因此,籃球比賽有「兩分波」和「三分波」的分別,視乎射手與籃球架的距離。
但在足球場上,每個入球永遠只當一分,任何入球方式在得分上的貢獻都沒有分別,全因量度費用過高而起。
世界杯期間,政府不停呼籲大家避免沉迷賭波,正好反映港人熱愛賭波、足球賭博受歡迎,因為這項比賽提供很多空間讓見解出現分歧。技術部署和分工帶來很多組合,讓觀眾可以從多角度估計賽果。各人分析不同,意見不一,賭博便更有趣味,而且這類分析可以被看作為知識上的投資,替日後同類賭博帶來回報。相比下,六合彩吸引力較低(因殺傷力亦較低),因為結果很難靠大眾分析推測出來。
2010年6月29日星期二
2010年6月15日星期二
為何足球比籃球更風靡球迷?
世界杯足球與政改方案辯論最大分別,是前者具明確的規例,界定參賽者作出甚麼表現才算得分,而後者則通通視乎個別觀眾,甚至乎辯論者本身的個人感覺和理解。
況且,政改辯論反映個人表現而足球除個人技術外,還非常着重團隊合作策略。從商品的角度看,隊際比賽帶給觀眾更多特質或層面來欣賞。讓我們把足球和籃球比賽作比較。
球星更多 吸引觀眾進場
雖然它們都是隊際比賽,但足球比賽涉及較多球員,固此容許較精密的分工,令球員可以更依賴自己的相對優勢來專攻某類強項。這樣令到觀眾較易認識某位足球員的表現,建立球星地位所須的交易費用亦相應地下降。球星自然吸引觀眾入場,從而增加球會收入,推廣足球運動於是比起籃球更有利可圖。我們因此可以明白到,在全球各地,足球為何比籃球普遍上較受歡迎。
談到籃球,大家可能只想起美國,但足球則非常有效地幫助大家認識世界地理。上場作賽的籃球員人數比較少,分工合作的空間亦比較窄。足球賽上有前鋒、中場和後衞,更有球員專射罰球,而籃球員則攻守俱備。但「守」畢竟是被動反應,「攻」便立為大前提。足球場地比較大,進攻的時候會需要到兩三名球員互相配合交波。籃球員的分工不及足球員的分工那麼仔細,每位籃球員都須當射手。若射球變成差不多唯一的賣點,我們可以預期球例會迫使球員盡快射波。
較重默契 非一人定賽果
例如,一旦球隊搶到波後,不能留守在自己的後半場超過8秒。而任何球隊持球亦不能超過24秒。足球比賽則沒有這類在時間上的限制。籃球比賽在攻擊過程上既然受到較嚴厲的約束,球隊便較難依賴將球轉到特定射手來得分。所以,比賽要求每位籃球員發揮他們個人的射球本領。這亦是跟足球比賽一個顯著分別。
被侵犯的籃球員要由自己負責射罰球,但在足球場上,罰球可以由罰球專家代射。足球場上出現一位碧咸,但籃球場上位位都是碧咸。分工的含義當然指沒有一位球員可以個人決定賽果。分工的程度愈仔細,球員與球員之間的默契愈重要。替換球員對默契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籃球比賽注重個人技術多於默契,所以,球員替換次數沒有上限。被換走的球員只是藉此休息恢復體力,再入場後維持高射球頻率。但足球球隊每場比賽只可最多更換三名球員,而且被換走的球員不能再入場繼續參賽。足球比較強調球員之間的默契,由此可見。
況且,政改辯論反映個人表現而足球除個人技術外,還非常着重團隊合作策略。從商品的角度看,隊際比賽帶給觀眾更多特質或層面來欣賞。讓我們把足球和籃球比賽作比較。
球星更多 吸引觀眾進場
雖然它們都是隊際比賽,但足球比賽涉及較多球員,固此容許較精密的分工,令球員可以更依賴自己的相對優勢來專攻某類強項。這樣令到觀眾較易認識某位足球員的表現,建立球星地位所須的交易費用亦相應地下降。球星自然吸引觀眾入場,從而增加球會收入,推廣足球運動於是比起籃球更有利可圖。我們因此可以明白到,在全球各地,足球為何比籃球普遍上較受歡迎。
談到籃球,大家可能只想起美國,但足球則非常有效地幫助大家認識世界地理。上場作賽的籃球員人數比較少,分工合作的空間亦比較窄。足球賽上有前鋒、中場和後衞,更有球員專射罰球,而籃球員則攻守俱備。但「守」畢竟是被動反應,「攻」便立為大前提。足球場地比較大,進攻的時候會需要到兩三名球員互相配合交波。籃球員的分工不及足球員的分工那麼仔細,每位籃球員都須當射手。若射球變成差不多唯一的賣點,我們可以預期球例會迫使球員盡快射波。
較重默契 非一人定賽果
例如,一旦球隊搶到波後,不能留守在自己的後半場超過8秒。而任何球隊持球亦不能超過24秒。足球比賽則沒有這類在時間上的限制。籃球比賽在攻擊過程上既然受到較嚴厲的約束,球隊便較難依賴將球轉到特定射手來得分。所以,比賽要求每位籃球員發揮他們個人的射球本領。這亦是跟足球比賽一個顯著分別。
被侵犯的籃球員要由自己負責射罰球,但在足球場上,罰球可以由罰球專家代射。足球場上出現一位碧咸,但籃球場上位位都是碧咸。分工的含義當然指沒有一位球員可以個人決定賽果。分工的程度愈仔細,球員與球員之間的默契愈重要。替換球員對默契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籃球比賽注重個人技術多於默契,所以,球員替換次數沒有上限。被換走的球員只是藉此休息恢復體力,再入場後維持高射球頻率。但足球球隊每場比賽只可最多更換三名球員,而且被換走的球員不能再入場繼續參賽。足球比較強調球員之間的默契,由此可見。
2010年6月9日星期三
黑市導遊 宰客者先被宰
「黑市」導遊「宰客」事件又再曝光。前乒乓球國手陳佑銘隨團來港旅遊,懷疑因「冒牌導遊」粗暴語言強迫購物,以致心臟病發猝死。在整件悲劇中,最愚蠢的還是那位冒牌導遊。
首先,我們需要清楚一般報章分析的謬誤。大致上,它們認為導火綫在於本港不少旅行社以零或負團費來接待內地團,和導遊大都零薪酬。因此,只能靠強迫內地遊客購物來賺取回佣作收入。即是說,零團費是因,強迫購物是果。這種看法純粹以事情的發生先後來界定因果。但經濟分析着重的因果可以跟實際的先後次序無關。
傳媒有誤導 零團費非主因
股市上升固然多吸引人投資,但有關的因素是投資者在牛市的氣氛中,對將來股市的預期。同樣理由,本地旅行社和導遊是基於他們預期從旅客購物金額扣取回佣的多少,來決定是否願意以零團費和零薪酬來接團。
經濟邏輯認為零團費是注定失敗的做法。若要成功地依靠「宰客」維生,旅行社及導遊必須有能力掌握旅客在店舖內的消費力。
據聞,有黑店會以「防止打劫」為理由,把大門鎖上,收起旅客身份證,形同禁錮。若旅客不肯就範,導遊便隨即諷刺挖苦,停車不走,讓旅客苦等。最陰毒的招式是導遊不准團友用膳,臨時增加購物點,迫團友捱餓,直至消費金額達標為止。這些劣等行為反映導遊通通「計錯數」,對團友的消費意慾作了失誤的預期,最後才會作下九流的對策。
如意算盤計錯數 惟有宰客
理由十分簡單,若這些旅行社和導遊能夠準確了解內地遊客的消費心理,他們一早便跑去當零售業。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按自己的比較優勢來選擇職業,不可強行。有部分黑店和旅行社更是由同一老闆經營,這樣只會令到生意目的混淆不清,增加自己界定生意策略的交易費用。
我相信本地導遊已經清楚明白依靠「黑店宰客」維生並非上策。年前有導遊把旅客遺棄街頭,應該是十分有力的訊息。
黑工愚笨 充導遊反被騙
目前,本地持牌導遊日薪介乎500至800港元,而「黑工」導遊不單止沒有日薪,甚至乎還要向旅行社繳交50至200元的「人頭費」。表面上,這班黑工導遊奪去本地持牌導遊不少工作機會,但本港導遊又沒有像澳門工人般示威要求政府介入解決黑工問題,這代表這些黑工導遊與本地持牌導遊之間不存在嚴重的利益衝突。
最有趣的問題,就是香港人似乎也不屑去冒充導遊與黑店合作。因此,最後被騙的應該是來自內地的黑工導遊,白白被騙去一筆「人頭費」。
首先,我們需要清楚一般報章分析的謬誤。大致上,它們認為導火綫在於本港不少旅行社以零或負團費來接待內地團,和導遊大都零薪酬。因此,只能靠強迫內地遊客購物來賺取回佣作收入。即是說,零團費是因,強迫購物是果。這種看法純粹以事情的發生先後來界定因果。但經濟分析着重的因果可以跟實際的先後次序無關。
傳媒有誤導 零團費非主因
股市上升固然多吸引人投資,但有關的因素是投資者在牛市的氣氛中,對將來股市的預期。同樣理由,本地旅行社和導遊是基於他們預期從旅客購物金額扣取回佣的多少,來決定是否願意以零團費和零薪酬來接團。
經濟邏輯認為零團費是注定失敗的做法。若要成功地依靠「宰客」維生,旅行社及導遊必須有能力掌握旅客在店舖內的消費力。
據聞,有黑店會以「防止打劫」為理由,把大門鎖上,收起旅客身份證,形同禁錮。若旅客不肯就範,導遊便隨即諷刺挖苦,停車不走,讓旅客苦等。最陰毒的招式是導遊不准團友用膳,臨時增加購物點,迫團友捱餓,直至消費金額達標為止。這些劣等行為反映導遊通通「計錯數」,對團友的消費意慾作了失誤的預期,最後才會作下九流的對策。
如意算盤計錯數 惟有宰客
理由十分簡單,若這些旅行社和導遊能夠準確了解內地遊客的消費心理,他們一早便跑去當零售業。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按自己的比較優勢來選擇職業,不可強行。有部分黑店和旅行社更是由同一老闆經營,這樣只會令到生意目的混淆不清,增加自己界定生意策略的交易費用。
我相信本地導遊已經清楚明白依靠「黑店宰客」維生並非上策。年前有導遊把旅客遺棄街頭,應該是十分有力的訊息。
黑工愚笨 充導遊反被騙
目前,本地持牌導遊日薪介乎500至800港元,而「黑工」導遊不單止沒有日薪,甚至乎還要向旅行社繳交50至200元的「人頭費」。表面上,這班黑工導遊奪去本地持牌導遊不少工作機會,但本港導遊又沒有像澳門工人般示威要求政府介入解決黑工問題,這代表這些黑工導遊與本地持牌導遊之間不存在嚴重的利益衝突。
最有趣的問題,就是香港人似乎也不屑去冒充導遊與黑店合作。因此,最後被騙的應該是來自內地的黑工導遊,白白被騙去一筆「人頭費」。
2010年6月1日星期二
家長「退股」 女嬰淪餓死
一對姊弟戀的同居男女,靠綜援支撑生活,疏忽照顧三個月大女兒,導致女嬰活活餓死,上周被判誤殺罪入獄六年。法官形容女嬰去世時的照片令人慘不忍睹,但對於兩名被告容許女兒在自己眼前活生生餓死,卻無法明白他們嚴重違反父母天職的背後原因。最後,只好把他們列為人格障礙來處理。
女嬰並沒有出世紙,在人口紀錄中,她不算存在。但畢竟她跟我們在香港一起活過三個月,今天我們便替她(雪兒)的不幸查個水落石出為止。
寧棄額外綜援 不願延續家庭
「無知」可能是一個理由,家中多了一名女兒,被告本可申領額外二千元綜援。只要替女兒辦妥出世紙便可立即收取這筆金錢,但兩被告一直沒有申請。我當初還以為這是愚蠢所致,後來得知女被告幾年前跟另外一個男人生了一對孖仔,交給外婆照顧,已經申領5,000多元綜援。女被告與男被告亦有一個三歲的兒子,每月領5,200元綜援過活。所以,從經濟分析角度看,他們寧願放棄額外2,000元綜援,也不去替雪兒辦出世紙。
生兒育女可以被視為男女雙方決心延續家庭關係的承諾表現。子女成為這類關係的證據。但當雙方感情破裂,子女的出現會增加分手的交易費用。這裏我們暫且不提子女撫養權的離婚個案和耗費,因為雪兒的父母只是同居關係,不需離婚。
男被告今年只有22歲,而女被告31歲,終日沉迷電腦遊戲。兩人關係脆弱,不難理解。若雙方有分手的意慾,他們自然會減少跟對方溝通和合作,設法節省投資在鞏固家庭關係的心思。遲遲沒有替雪兒辦出世紙,反映他們不願再合作下去,不願看到任何證據指出一些還未了結的關係仍然存在於他們之間,不願看到雙方的名字同時出現於一些如出世紙這類法律文件上。
生兒育女是投資 冀子女莫忘
男被告花錢吸煙,卻解釋無錢買奶粉,明顯是「退股」的行為。多年前,男被告與父親吵架而離家出走,家庭關係和天倫之樂對他而言可能是一項陌生的投資計劃。社會學家指出人類生兒育女是一項投資,是希望將自己的經歷留在子女的記憶中。在不少離婚訴訟裏,雙方力求爭取子女撫養權,無非希望子女不會忘記自己。若男被告打算退股,他又怎會期待雪兒長大後仍然將爸爸放在心中?再離家出走的話,這位仁兄便失去綜援。
他亦不欲跟女被告再作出共同決定,把雪兒交給別人撫養。就這樣,雪兒被他們忘記了,至今,雪兒的骨灰仍未有人認領。
女嬰並沒有出世紙,在人口紀錄中,她不算存在。但畢竟她跟我們在香港一起活過三個月,今天我們便替她(雪兒)的不幸查個水落石出為止。
寧棄額外綜援 不願延續家庭
「無知」可能是一個理由,家中多了一名女兒,被告本可申領額外二千元綜援。只要替女兒辦妥出世紙便可立即收取這筆金錢,但兩被告一直沒有申請。我當初還以為這是愚蠢所致,後來得知女被告幾年前跟另外一個男人生了一對孖仔,交給外婆照顧,已經申領5,000多元綜援。女被告與男被告亦有一個三歲的兒子,每月領5,200元綜援過活。所以,從經濟分析角度看,他們寧願放棄額外2,000元綜援,也不去替雪兒辦出世紙。
生兒育女可以被視為男女雙方決心延續家庭關係的承諾表現。子女成為這類關係的證據。但當雙方感情破裂,子女的出現會增加分手的交易費用。這裏我們暫且不提子女撫養權的離婚個案和耗費,因為雪兒的父母只是同居關係,不需離婚。
男被告今年只有22歲,而女被告31歲,終日沉迷電腦遊戲。兩人關係脆弱,不難理解。若雙方有分手的意慾,他們自然會減少跟對方溝通和合作,設法節省投資在鞏固家庭關係的心思。遲遲沒有替雪兒辦出世紙,反映他們不願再合作下去,不願看到任何證據指出一些還未了結的關係仍然存在於他們之間,不願看到雙方的名字同時出現於一些如出世紙這類法律文件上。
生兒育女是投資 冀子女莫忘
男被告花錢吸煙,卻解釋無錢買奶粉,明顯是「退股」的行為。多年前,男被告與父親吵架而離家出走,家庭關係和天倫之樂對他而言可能是一項陌生的投資計劃。社會學家指出人類生兒育女是一項投資,是希望將自己的經歷留在子女的記憶中。在不少離婚訴訟裏,雙方力求爭取子女撫養權,無非希望子女不會忘記自己。若男被告打算退股,他又怎會期待雪兒長大後仍然將爸爸放在心中?再離家出走的話,這位仁兄便失去綜援。
他亦不欲跟女被告再作出共同決定,把雪兒交給別人撫養。就這樣,雪兒被他們忘記了,至今,雪兒的骨灰仍未有人認領。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