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6日星期二

QE2與大學荒淫派對 經濟有共通

上周讀到一些報章猛烈抨擊大學迎新營的出位活動,直指大學生在宿舍開「荒淫大會」,或學生在校園公眾地方做出過激的親熱行為。矛頭其實並非針對行為本身,而是行為發生的地方。這些報章的立場清楚指出「大學為作育英才的地方,理應是莊嚴及充滿書卷氣息」,反映它們對大學這個制度的期望和要求。


由大學至宿舍或各科目的學生會,通通都可被歸納為不同制度,影響行為和資源分配,參與同一制度運作的人,必須持有共識,了解遊戲規則。


要考入大學,考生都明白到自己必須具備良好成績。從這角度看,大學本可以聚集一班在學科上具學習能力的年輕人。大學的本質在於它的「區別」能力,挑選一班具潛質的學生,令講師較為容易地把複雜的知識傳下去,加快知識本身的演變。大學對社會的貢獻,並不是它能夠把最新的信息或科技教給學生,而是保證它的畢業生具足夠智慧面對新環境。


迎新營激玩 換人際網絡
普及教育削弱大學這方面的貢獻。入學人數上升,學生才華的差異亦變闊了。而學生自己亦明白到,不能再完全依靠大學這個品牌來降低投入勞力市場所牽涉的交易費用。自然地,他們會選擇其他制度來幫助自己。所謂出位的迎新營活動與高級程度會考相似的地方,在於它們在不同的準則下,挑選一些願意付出代價的參與者,把他們識別出來。


學生於宿舍內當眾「互咀剝衫」,在表達信息上,跟其他入會儀式類同,承認自己與對方正在參與同一制度,當然亦代表着這些參與者預期宿舍或甚麼學會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有利。這是一種制度替代。考入大學再不算是成為大學生,而是要成為某學會的幹事或某宿舍的舍生。學生花時間努力於這些微型組織的運作,原因是它們帶來的舊同學關係網,在經濟蕭條的情況下,遠比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生身份的經濟價值為高。如果經濟情況好,畢業生的收入能夠與校內成績掛鈎的話,學生自然把時間放回讀書上,哪會拿出時間開甚麼「荒淫派對」?


美元自貶身價 換出口就業
美國第二波量化寬鬆,加劇美元貶值壓力,是犧牲美元作為國際貨幣這個制度來換取增加淨出口,增加美國本土國民就業機會的做法。這將會激發另一種制度替代,迫使G20設立一套新的貨幣體系。


原本,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對美國本身的重要性,是賴以它來支持美國的金融市場。但時至今日,美國再不能無抑制地任意發行高風險、高回報的金融產品,金融市場的發展受到約束,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對美國的價值亦相對下滑。曾任美國貿易代表的世銀行長更加提意參考「金本位」,這亦會令美元大幅貶值。美國依賴QE2犧牲美元來換取淨出口,只是另類的「荒淫派對」而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