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1日星期二

華叔政治貢獻超教育 為甚麼?

毫無疑問地,司徒華先生的政治理念對香港社會產生莫大影響,相比下,他的教學理念則沒有帶出任何浪潮。

教協:爭取利益易 搞好教學難
司徒華當過八屆教協會長和擔任葛師校友會觀塘學校校長31年,教育信念從來沒有被拉上政治舞台。顯然地,政治理念比教育理念在競爭的前提下會較為容易處理,答案簡單。
教協作為獨立工會替教師爭取共同利益,主要是針對政府教育撥款政策。但教學理念則沒法替全港家長子女帶來共同利益,只要大學學位數目和工作額不能依靠辦學信念來提高,學生在升學上或就業上仍然要互相競爭。這樣,教學信念便不能成為任何一個政治黨派的號召。固此教學理念只能留守在個別學校裏來影響它自己的運作。
教學理念並不等如學校運作或招生準則,更不是指學校專注的客路。今時今日,不少名校的招生準則是基於家長的收入和文化背景,這種辦學理念把學校視為一所俱樂部,讓相同背景的子女入會,做到互相欽佩的氣氛。這類校長充當媒人的角色,只能作為中間人,未來擔任生產者。
教學理念是向學生灌輸一些信念。這些信念並不是甚麼事實數據或邏輯思想,而是某類世界觀,對人生的一些假設,這亦代表着學校產生的主題。教好學生在公開考試爭取好成績並不屬於任何理念,因為這只不過是在考試制度下,學校必須履行的任務而已。

學校引導 助覓人生意義
學校向子女灌輸的理念,形式上等同任何經濟理論所作出的基礎假設。這些基礎假設統統都不能從事實直接觀察出來。它們只不過是一些踏腳石,讓經濟學者從某個角度了解現實世界的運作。
例如,任何人都是從自私這個出發點行事,又或者任何事情的發行必有其固有的規律。這就是經濟分析灌輸給我的信念,這些基礎假設或信念提供給我一個角度,去處理從這個不斷演變的社會所獲得的觀察。

傳統的教會名校在創校時都會清楚地指明一些教學理念,讓學生可以從某個角度去處理人生複雜問題。最重要是防止學生被一些他們當時未有能力理解的殘酷事物改變他們的信念。
經濟學與物理學有一個共同觀點︰所有的事實最終都只是我們理解得到的事物。而理解的意思是從某個角度找出事情的因果關係,替發生在自己或親愛的人身上種種事情,找出一些因果關係,是尋找人生意義的必經路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