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2日星期二
成本高效率低 何苦「腳踏多船」?
再者,當你可以「一腳踏多船」的時候,「固定伴侶」已經失去它的實質意義。一腳踏數船和不時察覺機會去「偷食」通通是花時間的行為。從需求定律的角度看,選擇踏幾船的仁兄仁姐的時間代價必然較低。他們可能很富有,但工作收入較低,工作以外的時間會相當充裕。
專門生產 Vs 分散投資
「一腳踏幾船」可以被理解為分散生產或投資的選擇,而專注一段關係是專門化生產。後者的選擇使生產者可以收窄學習範圍,降低學習成本,同時亦提供更多機會重複練習,對生產過程的認識增加了,生產者便何着手探求更有效率的生產方法。
這些專門化生產的效益同樣可以應用在專一愛情上。只跟一位固定異性朋友探求建立進一步親密關係的可能性時,時間上的約束會比「分散式戀愛」為少,增加互相關心對方的可行性。
交通費亦可以節省,大家試想,要同時應酬款待多位目標伴侶,需要舟車勞頓,頻頻現身不同地點,交通意外的機會亦相繼上升,預期回報不升反跌。混淆幾位目標伴侶的生日和英文名,又或者打錯電話給另一位,都是令人十分尷尬的後果。
交通費增 添車禍風險
為着迎合多個目標伴侶的不同品味,你可能需要不停調整自己的衣着打扮,衣櫃裏的添置便需要增加,大大抬高整個遊戲的成本。若不同伴侶的品味和性格通通一樣,衣着的投資當然可以降低。而這類的固定成本還可以攤分於數位結識伴侶身上。不是要求伴侶支付服裝費,而是去應酬每位伴侶的平均服裝費會藉着伴侶數目上升而有下降的效果。但最初為何要去結識多個品味性格一模一樣的伴侶?若你喜歡其中一位,那便意味着位位你都喜歡。簡直自尋煩惱。若你跟其中一位鬧翻,你整盤「投資組合」亦會遠你而去。為着要分散投資,服裝費是節省不來的。
若拍拖是製造愛情的程序,尋求一位拍檔是交易費用和尷尬費用較低的方法。只不過很多年輕人在這個變幻無常的社會中自覺迷失方向,「一腳踏數船」是增加搜索隊員數目,希望自己盡快獲救的試圖。
2011年2月15日星期二
戀愛求「即食」 80後無愛世代
有調查訪問了509名大專學生和畢業生的「80後」青年,發現超過四成受訪者決定縮減成本,不願意花多於一個月的時間追求對象。結果有差不多相同比率的受訪人士承認拍拖「未滿月」便「掟煲」,而有三成七的受訪者更表明「閒置期間」短於一個月,顯示出發生在「戀愛市場」裏的配對,有很高的流動率。
就這些調查結果,有報章作了以下評論「現今社會凡事講效率,談戀愛也不例外。」
「靈活」離合 減錯配長痛
關於效率問題,有兩個相反看法。花時間追求對象,又或者花時間去考慮應否接受對方的追求,實際上是一項信息搜尋的行為,向對方替自己賣廣告。這是一種交易費用。但多過四成人拍拖不出一個月便夭折這個事實,似乎反映着這些受訪者的信息搜尋程度不足,無法有效地確認真命天子。
大家試想,如果有四成的勞動力任職一間公司不到一個月便辭工的話,整體生產必定大打折扣,絕無效率可言。
但從另一角度看,既然有超過三分一的受訪者掟煲後不足一個月便買新煲,失戀似乎並沒有產生持久性的損害,沒有打擊這班尋覓者的士氣。再者,既然在短短一個月內便預期雙方無法達致雙贏後果,不如早點互相釋放對方,再覓前程。如果所有尋覓者在這個戀愛市場已就這種見解一早有共識,這些靈活的離合其實是一項社會契約下所產生的現象。這樣看,碰撞式的戀愛可以減少錯配帶來的長遠後果,是一種有效率的做法。
談情如投資 覓「信息」需時
我認為分析調查結果,困難在於「戀愛」這個概念帶有一點模糊不清的元素。對於不少「80後」,雙方之間的了解和合契起步點都必須從性行為開始。不上床是代表仍然懷疑對方;跟對方上床是表示接受對方的信息,近乎於一種禮儀,減低「開始」去「嘗試」愛對方的交易費用。
上床可以是即興的決定,但愛情則是需花長時間投資方能獲取的成果。不到一個月便掟煲的受訪者,究竟在這段時間內有沒有戀愛過?
我知道我愛太太因為她令我發奮做個好男人,每天要做個比起昨天還要好的男人。這是我加入愛情裏的信念。而信念需要經得起長時間的挑戰。同樣地多花時間追求對象,是希望從對方眼中找回自己存在的意義,是計劃人生將來的一項重大下注,確實是帶有風險的投資。
談情說愛是投資,一項花時間的信息交換過程,24小時無間斷戀愛的橋樑。若調查結果具代表性的話,「80後」將會是失去戀愛的一代。
2011年2月8日星期二
「有償」採訪 未必不可靠
訪問原是交易 涉互惠互利
在整段文章裏,這個所謂結論其實是由一個假設偽裝出來的,而又沒有提出任何實證去支持這個假設的可信性,或推斷能力。
如果有如文章所假設,「一旦涉及利益瓜葛,內容就不純正」,那麼警方的綫人所提供的內幕信息,便通通不可靠。警方依靠綫人破案的例子直接地推翻這個由假設偽裝而成的結論。
同樣,所有的私校都要求學生先付學費才願意把學識傳出去。莫非這些涉及直接報酬的教學模式又不可靠嗎?
不過,該文章中有一推斷非常值得大家討論。「一旦被訪者接受採訪會得到實質的利益,被訪者很容易會把自身的經歷誇大,以博取更多的採訪機會,採訪內容就不純正了。」句子本身從經濟分析角度看是邏輯正確的,只是在應用上,我們需要明白現實情況。
從自私出發,一個被訪者就算沒有直接地獲取回報,他必然就着某些實質利益才會願意接受採訪。依賴對方為求公益來接受訪問的可行性有限。所以,接受訪問這個行為已經代表着受訪者必然預期一些他個人能夠從訪問中獲取的私利。所以,任何人「自願地」挺身出來受訪都會誇大。我個人認為這是傳媒需要面對的局限條件。
防對方誇大 記者有責
在受訪者有傾向「作大」的局限下,記者有責任琢磨問題令對方失去「作大」的空間,而不是抱怨對方回答失實。況且,任何訪問都是一項交易。我需要向公眾發放一些信息,而你需要讀者來支持銷量,你訪問我便成為一項互利的交易。
娛樂新聞和政府發布會是最佳的例子,難道它們的內容帶着毋庸置疑的公信力嗎?文章只着重有償受訪者利用「作大」所賺取的利益,而完全漠視它的代價。只要訪問的內容可靠性可以事後被核實,在「有償」的情況下,被訪者回答失實便須付出代價,因為「誇張作大」令他失去下次再被訪問的機會。亦即是說,若報社拒絕提供利誘,被訪者撒謊不會有任何犧牲,但在「有償」的情況下,被訪者只要把眼光放遠一點,就不會胡言亂語。
受訪者倘撒謊 將付出代價
有償採訪是處罰撒謊者的效制度。至於文章堅持反對記者與被訪者進行任何有形或無形的交易活動,原因可能是因為這類交易會增加報社的運作成本。這亦是經濟學可以理解的行為。
2011年2月1日星期二
大耳窿利息逾千厘 另有所圖?
警方早前搗破高利貸集團,其中有債仔個案的年息率高至1,027厘,比起法定的60厘上限高得驚人。有學生誤以為這個法定上限是一種價格管制,這個理解很容易被事實推翻。
若價格管制把利率上限定至60厘,這便意味着銀行廣泛地已把其利率定在60厘的水平。若銀行根本無意把利率定得這麼高,那麼這個60厘的上限便失去它作為價格管制的功能。
銀行自我約束 利率不會亂來
況且,銀行接受高利率的借貸,在管理風險上所涉及的交易費用亦會相應地上升。對方只要宣布破產,銀行便無計可施。因此,銀行必定選擇把利率定在一個對方有能力負擔的水平,一個不致令到對方破產的水平。對方風險高,利率當然上調,但若銀行為着處理這個債務而須付上的監管費用急升,生意不做也罷。
刻意地自我約束,放棄一些潛在生意的行為,同樣地出現於農產品買賣上。在這類交易裏,買方不會僵硬地要求對方提供某一特定質量的貨品,因為這樣做會使到中間人花太多時間尋找貨源。到頭來,這筆尋找費用又會算在貨品價格上。所以,買方會容許質量作某程度的變化。在交收時貨物的質量會驗清楚,然後根據合約已寫下的條文規定來調整交收價錢。
話雖如此,貨物的質量會被加上一個下限。簡化來說,貨物品質差,代表着可取的物料減少,價值自然下降。但亦同時代表着貨品包括更多其他需要被清離的雜物。這些雜物多而煩雜,很難被驗清楚,增加定價的信息費用,亦即是說,質量高的物品,不單止內藏可取之物多而價值高,同時代表較少其他雜物需要被考慮。
60厘上限 只為打擊高利貸
處理品質差的貨物和處理高利率借貸情況類似,都是信息費用過高,需要考慮的因素過多,市場交易因此無法成立。
回到借貸的問題去,既然已經有自我約束,這個利率60厘上限的管制意義何在?我懷疑這法例的目的是讓警方有權打擊一些以借貸為名,其實混水摸魚,另有預謀的組織。
向高利貸集團借錢,債仔宣布破產亦無補於事,因為它一開始便着手鎖定無力還債的目標顧客。把利率定到1,000厘只不過是加一點工夫。確保債仔無法還債的伎倆而已。
嚴格來說,集團提供的貸款只是「租借」債仔銀行戶口使用的價錢。債仔以為自己向對方借錢,其實是對方向他借戶口用,其目的可能是為了替集團洗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