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4日星期二

李嘉誠為何「唔識買」六合彩?

上周「億元世紀六合彩」熱潮席捲全城,市民源源不絕蜂擁步入投注站,力求「刀仔鋸大樹」一碰運氣。當眾人紛紛希望一夜發達之際,李嘉誠卻回應說:「我一向無買六合彩,亦唔識買!如果買中咗,都會與大家分享。」

報章為李生的回應作出不少似是而非、莫名其妙的「結論」,認為李生不會跟一般小市民那樣,存僥倖之心博發達,又說1億港元在他眼中不算大數目。報章對李生的心理狀況彷彿瞭如指掌。

六合彩「賭運」 自願收入再分配


像六合彩這類賭博是一種自願性的收入再分配機制,參與者互相達成共識,各人拿一小筆金錢,讓當中某些人享用。這就是所謂「賭運」的意思。

只要任何一位參與者怎樣落注也無法影響六合彩結果的話,一般小市民的中獎機會便不會因為其他人參與而受到威脅,但主辦機構的收入就會因投注量不足而受威脅。

獎金累積變宣傳 減馬會成本

因此,六合彩的設計確保在投注額下降的情況下,每位投注者中獎機會雖然不受影響,但有人中獎的機會則相繼下降,容許獎金累積到下一次六合彩,用以刺激下次的投注額。這是馬會保障自己收入的安排,今次少人中獎便成為推動下次六合彩參與的最有效廣告,大大減低馬會須負擔的交易費用。

每位參與者在這個再分配的遊戲裏,都沒有向社會製造任何服務來換取財富收入。

報章所指的小市民與李嘉誠的分別,在於後者並非依靠收入再分配來積聚自己的財富。把其他人的財富據為己有並非商人的手法。地產發展商跟所有生產出售者一樣,依靠提供物品來交換對方的收入,但這不代表生意不存在風險。

輸贏無定律 博彩不同營商


對於消費者需求的預期,在生產進行期間永遠不會百分百肯定。可是,這類風險跟買六合彩不能以同一手法處理。

互相競爭的生產商,對消費者的喜好和消費意慾上的分析和結論會出現分歧。最後賺錢才是代表理解正確的唯一有力證據。就連虧損也是一項具價值的信息。它叫你下次須改變策略,改變以前你一向對消費者的理解。不管賺錢抑或虧損,生產商都必然上了一課,有助他們下次的生產和投資。

商人目光長綫。李生「唔識買」六合彩,因為每次的結果無法被運用改善下次投注的回報。

有機構警告,當市民「慢慢覺得六合彩滿足唔到,就會去賭馬、賭波,有危機變成病態賭徒」。原因是賭波並非賭運,而是賭眼光,賭分析,每次賽果,都可以被下注者視為改善下次投注策略的理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