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5日星期三

內人民幣拒升 付通脹代價

  香港正有持續通脹的趨勢。相信大家都已經明白到美元下跌和內地通脹是主要原因,但美元下跌亦是內地通脹急升的導火綫之一。

豬肉難囤積 漲價非炒賣


  豬肉這類基本食品,價格可以連續幾個月以每月6%的速度上升,很難用消費者近月變得瘋狂愛吃豬肉這種理由來解釋。再加上,豬隻與黃金和源油這類貨品的主要分別,前者不能像後者般長期儲存。因此,豬肉格價的急升不會是由投機炒賣所導致。

  若佛利民還在世,他必認為這是貨幣供應上升帶來的後果。通貨膨脹,是指貨幣流通量膨脹,引至普遍物價上升的意思。而所謂物價,只不過是物品與貨幣的兌換率而已。任何物品的供應增加,其市價將會下降,貨幣亦不例外。當貨幣供應增加,每單位貨幣可兌換得來的物品數量亦會減少,這是等同貨幣的購買力下降,或物價上升。

  內地通脹導致食品價格急升,差不多跟美國次按危機同期發生,市場已經把次按問題看作美國經濟不景氣
的先兆。國際市場對美國境內金融資產的需求亦隨之下滑,美元下跌便成為大眾的預期。石油價格近來的上下波幅,是因為投資者不單要考慮石油的供求因素還須加上預期美元的滙價來決定以美元作計算單位的油價水平。在這情況下,市場對油價難以達成一致意見,油價波動便在所難免。

  中國從出口美國所賺來的美元外滙,它本身不會引致內地通脹。美元在中國不是法定貨幣,市民不會使用美元作買賣。因此,中國賺到的美元不會令到物價上漲。這些美元的用途,某部分是回流美國境內作金融投資。但次按問題出現後,美元資產的吸引力開始降低。況且,人民幣不斷受到外界要求它升值的壓力。趁人民幣還未大幅升值,這些美元便開始被兌換到人民幣去。

對美貿易順差 亦影響通脹

 假設中國已經成立自由外滙市場,人民幣便會立時升值,而人民幣的流通量不會因此而有改變。但在現時的安排下,中銀必須參與這些兌換買賣方能把人民幣的滙價鎖定在一個水平上。

  當中銀買入這些美元外滙時,它便同時把一筆人民幣流放出社會。存放在中銀金庫裏頭的人民幣鈔票並非流通貨幣。但從中銀流出來的鈔票就變成流通貨幣,直接影響物價。在美元貶值的陰影下,而中國對美國還存在龐大貿易順差時,中國為了維持人民幣對美元的滙價,它便需要付上通脹的代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