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日星期三

凡事罵政府 助長政府干預

有學者議員就上海正在威脅香港的國際金融和航運中心地位,而批評港府不思進取。

在一連串藥物事故發生後,政府不時被斥責在藥物監管上不力。在立法會上,政府官員似乎還要進修面對擲蕉潑水和粗口轟耳的儀式。這些不論冷靜或無禮的抨擊,通通反映出民間理念正處於危難中,大家似乎都已經默認政府在決定資源分配上的過大權力而順理成章地過分依賴政府,這是自由經濟的倒退。

◆學者也附和 違經濟邏輯◆

有關國務院通過的上海發展建議,中大學者批評港府「後知後覺,缺乏危機意識。」這種言論顯示出,甚至連經濟系的大學講師都相信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是受到政府干預才得以成功。這完全是背叛經濟邏輯。任何在香港本地讀過中六經濟科的小朋友也明白到,政府決定是取代市場運作的一種機制。當政府權力增加,以私人訂立合約來決定資源使用的範圍便開始縮窄。

所以,若把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受壓歸咎港府的話,便等如鼓倡應當以政治行政手段來處理市場上的競爭問題。若經濟學術已經腐敗到如此地步,不學為妙。

初級經濟分析已一早教曉中學生有關「比較優勢」的含義,每人在某個職位做得稱意,原因在此工作上他的生產力比其他人高,又或者為此工作而須付出的代價比其他人低。

高官明顯地在政府體制下作貢獻時,他們有比較優勢。這些高官自己選擇不到金融市場裏打滾,因為在那些地方,他們缺乏比較優勢跟其他對手競爭。叫政府推動金融市場發展等如叫我推動本地中國語文發展一樣,只會弄糟收場。

◆議員爆粗辱官 掩飾無能◆

在藥物事故上,大家可能已經留意到,政府往往是有問題生產的大買家。醫管局大量入貨因為花上的大筆金錢並非屬於醫管局內任何個人的囊中物。花公家錢購物,驗貨時自然不及使用私人錢時那麼小心。

況且,公家醫院在醫療津貼政策下,已經做到「喘氣」,根本不用考慮病人給私家診所搶走的可能性,藥物出錯而導致醫院品牌受損,不會是員工要面對的問題。藥廠方面當然明白這個道理,製作程序草率亦是預料中的後果行為。

至於在立法會當面侮辱政府官員,便正好反映社民連想不出其他方法說服政府增加某類福利開支。粗言穢語是用來掩飾江郎才盡的終極戲法。社民連辱罵政府官員,正因為他們愛慕政府干預的權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