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8日星期二

香港奶粉需求增 為何不加價?

內地水貨客來港搶奶粉事件,已發展到有超市員工被懷疑私下囤積奶粉轉售圖利和廉政公署開始介入的階段。據報,受賄超市職員可以由水貨客手上收取每罐奶粉12元的酬金。這些賄賂的出現代表着本港奶粉定價偏低。

誘使做會員 鎖緊客路
就等如來往中港的駕車司機總會在內地入油一樣。只不過內地傳媒還未大喊港人越境到內地搶油。內地氣油價格偏低因為政府有價格管制。但奇怪地,香港政府對奶粉既然沒有實施任何價格管制,為何奶粉價錢沒有即時被調整?
我相信絕大多數港人認為解釋非常簡單:加價是出賣港人,不顧良心的做法。即是說,不加價的原因是不應該加價。那麼容許樓價上升的業主則個個無良心?經濟分析可以提供一個較為全面的解釋。
首先,我們先去解釋超市怎樣監管職員私下向水貨客出售奶粉的行為。超市選擇的方法是增加約束,減少職員能夠自行囤積的奶粉數量。辦法需要到家長付出多一點交易費用,像買期貨般要求顧客入會,再以會員身份預訂奶粉。這種做法是希望以囤積給予會員來減少囤積留給水貨客的空間。但是否有效地趕走水貨客則視乎在電腦紀綠上揑做會員身份的難度。有效與否,會員的需求亦受到保護。
但從另一角度看,新做法是歧視非會員的散客,因而驅使真正用家盡快入會。
上周萬寧與美贊臣合作推出會員計劃,以保護家長為名,其實是藉着奶粉事件來針對其他超市和奶粉品牌作出新競爭策略,鎖緊客路。而且,會員資料更可以被利用於其他產品推廣或廣告設計上。
當我們明白到不同品牌的奶粉批發商在本地需要互相競爭,那便容易去分析加價帶給他們的利與害。

加價促使換牌子 損競爭力
水貨客襲港,增加需求,加價當然令利潤上升。但本地批發商又並非內地代理。所以,奶粉在內地的供應不在他掌握之中。如果內地的奶粉供應跟隨需求調整,而於數月後,把水貨客淘汰出局的話,本地奶粉價格便須下調。加價只能帶來短期利益。價格變動令家長有意慾轉換嘗試其他代替品,間接地促使家長增加對這些代替品的認識。這是奶粉生產商的大忌。
過去數年來的奶粉廣告都着重新配方或新化學成分,顯示出生產商往往利用家長的信息費用(又或者無知)來博取他們的信任。加價迫使家長尋找代替品,因此是下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