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5日星期二

地鐵八達通 價高有道理

港鐵加價後,近100個車票組合會出現八達通收費高於單程票價的現象。報章隨即抨擊情況為「畸形」、「混亂」和「搵笨」。

港鐵指計價有別 匪夷所思

港鐵的回應卻令人匪夷所思,大體的意思是,八達通和單程票價的調整必須符合某些局限條件。八達通加價以每毫子作調整單位,而單程票價的調整則以每5毫子為一個單位。所以當一些較便宜的單程票價作調整時,比例上,加幅會很高。為此,港鐵決定只對八達通作小量價格調整,而把一些單程票價維持不變。

單程票的價格調整單位定為5毫子,可以被看作為減少找錢的麻煩,省去安排在每部售票機放置大量一毫子的不便。港鐵的解釋不是完全沒有理,但經濟學可以提一個更普及和簡單的解釋。

在競爭下,任何生產者決定加價,他必然預期自己較其他對手能更有效地帶給現存和潛在顧客一些明顯利益。八達通是一項導致雙贏的工具,乘客可以節省輪候買票的時間,而港鐵可以減低設置和操作獨立售票機的運作成本。這亦可以被看作為一種交易,我幫你節省安排售票的運作成本,你幫我節省時間。八達通票價的高低便視乎哪一方提供較多利益給對方。

金錢換時間 利在乘客莫投訴

若乘客在節省時間上的利益不大,但港鐵可以藉此大大降低運作成本的話,港鐵會樂意調低八達通票價,來爭取更多乘客使用八達通的機會。

但今天發生在香港的情況似乎正在朝着相反方向改變,港府的經濟政策鼓勵內地遊客到港消費。這些遊客會比港人較多購買單程車票,這樣港人使用八達通便能夠避免與遊客爭用售票機,比起以前節省到的輪候時間更多,這個新情況於是給予港鐵更多空間把八達通票價調高。

類似分析亦可以令我們明白西鐵綫「短途貴過長途」的現象,現時和加價後,經西鐵綫往尖東站,票價依然比往紅磡為高。經西鐵綫出紅磡站的乘客,不少會轉乘隧道巴士過海。亦即是說,這些乘客獲取的利益只是局限於方便他們轉乘過海巴士而已。但尖東站不單止方便在尖沙咀區上班的人士,還方便出站乘客在整個尖沙咀區購物。連接尖東站和尖沙咀港鐵站的地下步行街是明顯證據,出尖東站的車票比出紅磡站貴亦變得容易理解。

港鐵和客機的收費跟的士不同,以目的地為準,路程長短次要,「短途貴過長途」絕非畸形現象。來往不同目的地的乘客屬不同顧客,接載乘客往返不同目的地屬不同物品。只不過在較短的路綫上較易出現競爭,壓低價格,這絕不代表路綫的長短決定票價的高低。

2010年5月18日星期二

特首不投票論 威脅泛民?

曾蔭權宣布不投票立法會補選,隨即被一些政客批評「閃閃縮縮,唔係太好」。這些公開批評反映一項信息,對方確實認為曾蔭權的行為具威脅和阻嚇性。

陳方安生更強調「不應該因為打壓與威嚇,而放棄投票權利。」陳淑莊亦狠批曾蔭權的做法令香港成為國際自由社會的大笑話。

指控對方 因利益受損

特首和其他高官都沒有回應,但麥玲玲卻因為在某雜誌上發布有關李丞責的「fair comment」(公正評論)而遭對方入稟高院訴訟庭控告誹謗。

一個人對其他人的被動反應往往比他的主動行為更能清楚反映他的思想。經濟學假設每個人的行為都必定是因應某些環境條件而作出的反應,去解釋某人的行為必須要先找出在現實世界裏,哪些條件對他的決定是有關或無關。這是在整個分析中最艱巨的部分。但當我們觀察到A君對B君的行為作出指控,我們便立即知道B君的行為必然是能夠影響A君的有關條件。

迴避「威嚇性」問題 實即招認

陳方安生指「香人要爭氣」,說話便反映出她認為有顯著部分香港人「唔爭氣」。她續稱︰「如果唔想香港成為一言堂,就要用手中選票給政府一個清楚信息。」這等同承認放棄投票是港人接受一言堂的清楚信息。

陳淑莊歎息曾蔭權的杯葛做法,如果「係合情合理就唔需要等到夜晚十點幾至宣布啦。」話題轉到「合理性」這個討論,是迴避有關曾蔭權漏夜發聲明是否具「威嚇性」的問題。迴避問題可以成為對該問題招認答案的理解。

同樣,李丞責對麥玲玲的控告,亦傳達一些清楚信息。李丞責指對方作出缺乏事實基礎的抨擊,使到他的聲譽受嚴重損害。李丞責的聲譽當然是指他自己在顧客面前的聲譽,要成功指控對方,李丞責必須交出這些「缺乏事實基礎」的抨擊導致他收入嚴重損失的證據。但這便等如公開承認他的現存和潛在顧客對事實基礎缺乏認識,故容易被誹謗言論影響。

缺勝負準則 惟靠口舌之爭

政治遊戲以至玄學家之間的口舌之爭,共通之處在於觀眾無法依賴明確的遊戲規則來判斷誰勝誰負,又或者量度政客也好、玄學家也好,他們的個別貢獻。

這些競爭者因此會利用向對手展開譴責來爭取觀眾的支持。職業運動員或球隊之間則絕少出現這類舌戰。只要有清楚界定的比賽準則和賽果作依歸,任何舌戰都是無謂和多餘。曼聯的球隊品牌被估值為2.7億美元,有了這個品牌價值便毋須再作甚麼爭拗。

2010年5月11日星期二

試題版權費 為何取決學生數目

上周某英文科補習天王因涉及參與多間補習社未獲考評局授權私下複印試題作教材,而被警方拘捕。據聞複印本有1.2萬本之多,學生數目確實驚人。

海關表示,不排除侵權行為目的減省成本。事緣補習社如果要轉載會考或高考試題,必須獲考評局授權及支付版權費;但這個版權費有別於自助餐的入場費形式。

純粹複印派發 無助學生應戰

自助餐容許顧客任飲任食,版權費則按試題的使用程度來決定;而試題的使用程度可以從多角度量度,它可能反映老師分析每條試題的深淺度,花在每條試題的教學時間,討論過的試題數目。

原則上,每條試題的深淺和含義,會有分別。在零交易費用的世界中,考評局可以按每條試題分開地獨立收取不同的版權費。在現實世界,量度費用較低的定價方法,是將版權費與補習教師侍奉的顧客數目掛鈎。況且,大量的公開試題替大部分的補習教師提供一項理所當然的卸責機會。無止境地派發往年試題給學生,固然可以發揮到短期的心靈安慰這個幻覺,學生自然開心,但卻無助於增強他們在公開考試這個戰場上擊敗對手的戰鬥能力。

換言之,當歷屆試題的使用純粹限於複印和派發,考評局自然將學生人數來作準則去量度補習社使用試題的程度。

以使用程度來決定收費,使用手機和電腦打印機是最明顯的例子。早20年前,打印機的價錢相對地比起印墨的價錢高。今天,現象剛好相反,打印機或手機有可能免費送上,消費者只需因應使用多少來付款。

跟20年前比較,今天的用戶增加不少,並因為這個變化,用戶之間的使用程度分歧亦加劇增加,供應商劃一定價的困難,向不同使用量的消費者作價格分歧可以增加客路;但使用量很難被預先估計,按日後的使用再算價錢可以被看為間接的價格分歧。

商舖有效運用否 決定租金

而手機的收費模式與大商場裏決定商店租金的方法更加接近。商場業主會替商店定下基本租金,但同時亦與商店立下分帳的規定。基本租金和分帳租金,哪一個較高,便成為當時的實際租金。所以,當商店的生意怎麼樣下跌,商店仍需支付最低(基本)租金。當生意好,商店便需轉交分帳租金。亦即是說,商場是根據商戶是否有效地使用商場位置做生意來決定租金;而基本租金的水平是反映商場對商戶生意額的最低要求。

若租金持續地未能超越基本租金,商場會認為商戶未能有效地使用地方去服務入場顧客,續租或終止合約便較易決定。

2010年5月4日星期二

紅酒期貨 風險大於指腹為婚

上海世博開幕,最受國內市民注目的展覽館仍然是自己的中國館,反映出內地入場人士普遍認為國家光榮或自豪較博覽世界更具價值。

名酒商警告 上海或有騙局

榮耀是渴求其他人對自己建立正面的觀感,而爭取知識則是自己努力去了解周邊事物。當自豪感勝過求知慾這個偏愛讓人家看破,騙子當然會樂意地向你設下陷阱。因此,當葡萄酒商Bordeaux Index警告買家小心上海會出現紅酒期貨騙局,這絕非意料之外的事。據聞,現時在國內被當炒的名酒Chateau Lafite和Carruades De Lafite有可能出現很多假酒花,令到買家最後無法提貨。這些所謂葡萄酒期貨與我們每天在金融版能夠讀到的原油期貨、原榶期貨等,在功能上的分別,是後者的實貨交收機會甚低。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賣出期貨而毋須交出現貨。原因在於傳統期貨買賣的主要功能,是集合天下各方信息來決定某些質量上受到限制的產品(例如農產品和原材料)在將來某個月份的市價,亦即期貨檟格。

以農產品為例,通常在18個月前已經可以進行期貨買賣。換言之,買賣雙方共有18個月的時間進行交易來決定貨品在某個月份的價格。若貨品在期貨市場裏的最後成交,價格高過買方早前定明的入貨(long貨)價,他便可以賺取這個差價的利潤。相反,賣方便會虧損,因為期貨的最後成交價高過他的出貨(short貨)價,這是錢銀交收的做法。

網上酒花交易 乏第三者保證

但葡萄酒的期貨買賣則接近於指腹為婚的實貨交收做法,即是憑着一隻雞蛋去買雞一樣。指腹為婚比今天的酒花在某方面風險較低,因為前者在古代不能依靠Internet來進行,因此面對面的議價在所難免。真「大肚」抑或假「大肚」亦較易核實。相反,酒花的投資者連對方襯家太太的肚是凸是凹也沒看過一眼便熱衷下注,風險難以想像。

當然,只要準襯家出名有記錄生產美貌與智慧並存的超級世界小姐,這個風險亦值得冒。但可惜在網上出售的酒花未必是由酒莊自己直接提供。結果,投資者究竟跟誰家指腹為婚亦弄到一頭霧水。在傳統的期貨市場進行交易,對家的身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保證來自期貨市場本身及負責處理每天錢銀交收的銀行。在網上進行酒花交易則缺乏第三者的保證,連負責安排對襯家的大妗也沒有。中國同胞出名虐待紅酒,汽水溝紅酒這類殘酷行為,在國內處處可聞。既然缺乏尊重和認識,上海買家從酒花提來的葡萄酒有機會跟國產的葡萄酒沒有多大分別。

2010年4月27日星期二

規管示範單位 反利炒家投機

有報章把港府以穩定樓市為標題的9招12式與奧巴馬提出的金融業改革方案相比較,認為港府「講多過做」,我相信大家都會同意這個說法。曾俊華就樓花出售的透明度和示範單位的格式所作的建議,作用在於增加買家對物業的認識,結果將會讓炒家更加放心地去投機。

9招12式 沒遏樓價作用

政府推出這些所謂措施純粹針對發展商造市和欺詐意慾,與壓制整體市場預期樓價上升的心理無關。

任何供應必定是由需求帶動。奧巴馬批評金融機構向冒巨大風險的高層管理提供豐厚報酬,漠視生產力和長遠正當生意手法。因此,他覺得有必要為衍生工具的發行引入新監管,保護金融產品的消費者,以免他們在不知情下承擔過量風險。

上述的批評暗藏着一個假設:金融機構具足夠能力繼續欺騙投資者。但轉過來看,只要投資者自己真心認為受騙,這便意味着廣大投資者應該學會在金融海嘯中汲取教訓,不會重蹈覆轍。亦即是說,投資者不會再上當,那麼,美國政府亦毋須進行任何更嚴厲的管制去保障投資者。

但事實上,當大市上升,資產價格每天比之前高,投資者根本不會理會自己是否受騙,又或花時間研究賺取的回報是否跟資產風險掛鈎。沒有投機的意慾,泡沫難成。奧巴馬亦會明白這點。

真正需要被監管是市民的投機心態。但人數眾多,監管耗費過高,金融機構的數量則相對地少得多。控制高風險的資產發行量便等如控制市民的投機程度。情況跟香港政府控制未滿18歲青少年吸煙的處理方法一樣。

青少年吸煙不違法,但報販賣煙給青少年則會被檢控,目的希望從控制供應來壓制需求。只要報販的數目遠比青少年為少,這是一種監管費用較低的處理方法,但同時間政府卻漠視保障報販安全的執行費用,因為一些被報販拒絕的青少年會以爆粗辱罵、淋油以及早前在葵涌發生的連環縱火來反擊。

投資者預期 政府難改變

資產價格反映所有市場參與者的平均見解以及他們整體對短綫的猜測,這些被反映在資產價格上的整體意見會有時正確,有時失誤。叫政府推出措施穩定樓價需要到政府作出行為改變投資者整體的預期,難度極高,大家可以參考內地重男輕女這個泡沫現象。

聯合國有報告指出,中國和印度廣範出現選擇性墮胎和殺嬰,令到兩年來有8,500萬女性人口蒸發。當父母盲目地渴求男嬰,現時亞洲的出生男女比例已達119比100,男性的供應已經過剩,隨時有跌價的危機。當泡沫爆破時,政府會否推出「一妻多夫」的措施呢?

2010年4月20日星期二

愛心親情勝財富 黃福榮福氣

假如黃福榮在青海玉樹地震現場救人而安全無恙,他的英勇行為可能不會轉到我們的耳中。當然政府亦不會花時間去研究黃福榮作過甚麼貢獻,更不用說頒發金英勇勳章。

追頒勳章 鼓舞在世者

黃福榮既然走了,亦不會眷戀金英勇勳章這類人世間的光榮。經濟分析假設我們只會向前看,意味着追頒勳章和悼念這些儀式的最終受惠者是我們這班仍然生存在世,仍然可以替自己的將來作選擇的凡人。讀到黃福榮的報道時,不其然令我想起「嘉芬物品」(Giffen good)的出現。

嘉芬(Sir Robert Giffen)是十九世紀一位英國統計師。大約在1850至1880年間,他在倫敦近郊一個貧窮小鎮Whitechapel找出一個奇怪現象。當麵包的價格上升時,當地的低下層工人居然會增加麵包的購買量。以當時的生活質素而言,麵包是最便宜的食物。從提供熱能,讓身體得以繼續運作這個角度看,在當時麵包是最有「效率」的食物。

但英國本土的小麥不時失收,令到麵包價格急升。窮人平時已經把超過一半的收入消費於基本食糧上。麵包價格上漲代表着這些窮人的實質收入受壓。因為沒有其他比麵包更便宜的代替品,故此他們被迫增加花在食物上的費用,餘下來的收入少得可憐,騰出來也買不到甚麼其他東西。

在這情況下,消費上的選擇被大大削減。把餘下的收入用來多買些麵包,醫飽自己的肚子,代價亦比平時低。這便解釋到苛刻的經濟環境為何會刺激窮人對麵包的需求。1880年後,英國從美國入口小麥,麵包價格從此下調,「嘉芬物品」亦再沒有出現於麵包這類食品上。

今天,當我們不停為着增加財富而煩惱時,我們渴求享受的東西已經從資源使用改變到資源的使用權,在私有產權的制度下,我們積累的財富代表有多少資源可以被金錢換取來使用。生活水平愈高,我們實際享用到的資源比起我們有權依賴財富得到手的資源愈少。

現代人享受財富,享受擁有和使用資源的權利。愈花時間去爭取財富令自己犧牲實際使用資源的機會,這是一項重要的取捨。

黃福榮享受實實在在地把金錢使用在孤兒院裏。在出發青海前,他願意花時間跟母親飲茶。時間與財富不同,因為人人皆有。黃福榮患過肺結核,這可能令他明白人生苦短,因此過分地為將來煩惱去增加財富並不是上策。把財富和權利撇於腦後,使用餘下的時間在自己關心的親人和陌生人身上來換取即時回報,代價會較低。我想,這正好是黃福榮的福氣。

2010年4月13日星期二

經濟科鼓勵創意 勝埋頭計數

高級程度經濟科會考昨天(周一)完結。正派老師的心情會跟體育教練的處境相若。運動員成為教練的參賽工具,容許教練再次感到比賽的振奮,與對手在眾人面前一較高下的刺激。最後,教練與運動員一夥兒承擔和享受比賽成績。

經濟科最刺激之處,在於它依賴對真實事情的分析能力這個準則,來把考生分高下。它固然需要到邏輯思考,但同時亦要求考生有眼光地從雜亂的現實情況中指明一些有關的局限條件,來推測在不同情況下,行為會出現甚麼必然的變化。

漠視現實 出賣高斯佛利民

我對高級程度經濟科的內容情有獨鍾。因為它強化考生對現實世界運作的理解,訓練考生像偵探般在陌生的環境中尋找事物的來龍去脈。這些訓練在本地的各所大學裏將通通消失,大學經濟科着重數學邏輯,這是優點。但容許學者任意假設,漠視真實世界,出賣高斯與佛利民心目中的實證經濟學,結果弄得一敗塗地的收場。

我在課室裏跟中學生談論幾年前中國內地雞蛋價格急升這個通貨膨脹現象時,大家都猜測到中國出口所賺取的美金盈餘回流內地的可能性。

甚至乎連中七學生都立即明白到這可能代表資金正開始離開美國的資產市場,有機會是美國資產市場泡沫爆破的徵兆,但當時在大學裏打滾的「學者」卻若無其事。

倡大膽假設 經濟科空間足

六、七十年代的經濟學着重實證內容,數學只是工具,因此培養像高斯這類偉大的經濟學家。七十年代香港大學經濟系講師的入薪點,剛好可以買到一部萊卡M4P照相機跟一枝標準50mm F1.4鏡頭。今天,它只可負擔到半部M9跟標準鏡。大家可以從這些實質薪金的數據來推斷大學經濟系講師對社會的貢獻。

高級程度經濟科對考生寫作的要求遠遠超越大學。文字當然在邏輯嚴謹度不及數學,但可以更有效地讓考生發揮對事情在不同角度上的判斷力。況且,有趣的行為和制度發展並不能單從數學表達出來。最重要的作用,還是抽出足夠空間,讓考生在一些基本的假設下,盡量發揮創意和想像力,有膽識地指出甚麼是關鍵情況。具備這些長處跟數學根基可以完全無關。

我自己認識的優異考生在大學裏絕少主修經濟。大部分都會跑到法律系,全因他們渴望改進自己對現實世界運作的了解。再者,高級程度經濟科所強調的產權分析和交易費用的局限對於理解法庭判決非常有用,修讀法律當然給予他們大展拳腳的機會。